2008年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开发与示范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北京奥运会期间,同济大学和上海大众汽车共同开发的20辆帕萨特氢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公务用车,服务于奥运会场;清华大学、北汽福田开发的3辆氢燃料电池客车,成功地在公交线路上示范运行;北京新能源交通示范园内的国内首个高压加氢示范站,开始为氢燃料电池车加气;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公司研发的氢燃料电池自行车,出口到西班牙、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成功地迈出第一步之后,氢燃料电池产业下一步如何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化工行业如何在新材料、制氢工艺上取得突破?在日前于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氢能大会上,针对方兴未艾的氢能源产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必须抓住机遇,完善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加快氢资源开发,扩大商业化示范,使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走在世界前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材料、装备、工艺三方面突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氢能以其清洁、安全、高效的特点,成为 21世纪的绿色二次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成功开发了氢燃料电池,应用在汽车、游艇、移动电源、手机等领域,并投资建设氢管网和加氢站。 tujian.org
对我国来说,发展氢燃料电池产业主要应在三大关键领域突破: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氢的制取,氢气运输和建立加氢站。这三大领域涉及到化工新材料、制氢新工艺和化工新装备的突破。国内专业制造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上海神力科技公司总经理胡里清说,北京奥运会上的这批帕萨特车,每辆成本在100万元以上,其中发动机成本高达60万元,主要原因是产量少,加上关键材料要从国外进口,成本当然高。他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催化剂、双极板等关键材料实现国产化后,成本会得到有效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制氢是方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价廉、可靠的氢原料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基础。氢从哪里来?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天然气重整装置获得高品质氢气,如北京加氢站采用四川亚联高科技公司提供的蒸汽转化工艺和一段变压吸附净化法,每天提供2000标准立方米的氢气;二是将焦化、氯碱、冶金行业的富余氢气净化提纯后获得,可满足初级阶段的氢能供应需要;三是最普遍的电解制氢。 tujian.org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陈霖新高工表示,用化石燃料转化制氢不可避免地要排放CO2,直接用煤电来电解水最终也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倾向于研究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来分解水制氢技术。陈霖新建议,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应用准备阶段,可从焦化、氯碱行业副产氢气,也可从水电站的富余电力或弃水电力来制取氢气。令人高兴的是,近日国内小水电制氢已有成功案例。武汉钢铁集团制氧公司高工马大方介绍说,经产学研联合并与政府合作,由宜昌亚太气体公司投资2600万元建设的国内第一个长阳小水电氢能示范基地,建有50立方米/小时制氢装置及贮运充装设施,于今年7月投产,产出了99.999%高纯氢,已获得利润。经营者估计3~4年即可收回投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氢站及储运装备应加速国产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氢站、氢气储运装备的国产化制造,也是一个迫切又现实的难题。国家已出台了氢气站设计规范,对加氢站环境及装备提出了极高的安全性要求。这些装备国内企业还不能生产或达不到规范标准,目前仍以进口为主,如北京加氢站的氢气压缩机、高压储罐和加注机等都由美国三家公司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工业气体协会秘书长孙国民说,氢的运输、贮存和加注是氢能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管道输送,加氢站也开始建在高速公路上;我国氢能发展要发挥后发优势,化工装备企业要瞄准机会,抓紧开发适应中国特点的制氢设备、氢储运装备和加氢站设备,努力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际氢能协会终身委员鲍德佑提出,氢能的绿色生产与贮存应该得到充分重视。现在风电一般都上网连接,发展风电制氢,在夜间利用低谷电来制氢并贮存,以及利用太阳能制氢并得到贮存,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更需要各方配合。多位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列入新能源中长期规划范畴;有关方面要制定鼓励政策,积极扶持绿色制氢如小水电制氢、风电制氢、太阳能制氢建设,鼓励投资商业化示范项目;支持开发氢储运和加氢站的关键装备,列入国家863计划;政府有关部门应未雨绸缪,及时制定氢能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监管办法等,建立氢能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氢能产业的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