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年的时间,一场关于国产重铬酸钠是否属于剧毒化学品的鉴定终于有了明确结果。国产重铬酸钠从属于剧毒化学品到不属剧毒化学品,这一鉴定过程是怎么走过来的?“平反”后对无机盐产业会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企业扛着“剧毒”高成本 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曾亚嫔介绍,重铬酸钠是国内生产的主要铬盐产品,年产量达到30多万吨,生产企业近20家。自2003年6月国家公布2002年版《剧毒化学品目录》以来,重铬酸钠就一直在国内被视作剧毒化学品。但他们通过检索国内外大量资料发现,在一些发达国家被列入剧毒化学品的同类产品只是无水重铬酸钠,而国内企业生产的全部是二水重铬酸钠。也就是说,国内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重铬酸钠没有区分无水重铬酸钠和二水重铬酸钠。这样一来,国内生产的重铬酸钠全部被当做剧毒化学品进行管理。为此,国内铬盐生产企业吁请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代表企业出面,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对国产重铬酸钠进行权威的毒性检测。自2007年起,中国无机盐协会也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这一问题。国家安监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接到协会申诉后,经过严格检测试验后,现在终于将国产重铬酸钠从剧毒化学品名录中剔除,恢复了其本来面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由此想起两年前在某重铬酸钠生产企业现场采访的情景。只见工人们在包装橘红色的重铬酸钠产品时,并没有着装防护服、防毒面具之类的安全装备。记者当时还问该厂厂长,重铬酸钠是剧毒化学品,工人们就这样接触是不是很危险?厂长告诉记者,他们长期与重铬酸钠打交道,感觉这个产品不像其他的剧毒化学品那么可怕。这个厂生产重铬酸钠30多年了,工人们一直这样接触重铬酸钠,但没有出现一例中毒工伤的。 实际上二水重铬酸钠与无水重铬酸钠在颜色、密度、毒性大小等性质上有很大差别。有关试验数据显示,二水重铬酸钠对大鼠急性半数致死量为80毫克~114毫克/千克,与我国剧毒化学品毒性判定标准——大鼠急性半数致死量小于等于50毫克/千克尚有一定距离。 剧毒化学品管理是目前国内最严格的安全监管,从生产、储存到销售、使用都有一整套的管理措施。将本不属于剧毒化学品的二水重铬酸钠列入剧毒化学品管理,不仅使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增加了管理成本,而生产企业更是不堪重负,削弱了国内重铬酸钠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平反”后直接成本减少2亿元 黄石振华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铬酸酐、重铬酸钠、氢氧化铬、铬粉和氧化铬绿等铬盐系列产品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蔡再华告诉记者,重铬酸钠的生产、储运,是按危险化学品管理还是按剧毒化学品管理,费用差别是很大的。按危化品管理的企业,其要求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和储存设施,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培训合格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而按剧毒化学品管理的企业,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当分别向省和地区一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报告、安全评价报告、事故应急救援报告等文件;每年要对企业进行一次安全评价;产品必须有配备安全设施的专用仓库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并报当地公安和安监部门备案;每笔买卖都要找地区一级以上的公安局审批,要对销量、流向、储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企业相应的投资大增。 tujian.org 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忠海告诉记者,如果是危化品,只要符合安全规定,汽车、火车和内河船舶均可以承运。而重铬酸钠作为剧毒化学品,则不能通过铁路和内河船舶运输,只能通过公路运输。现在走公路的运费是铁路运输费用的2倍左右,是内河水运费用的5倍左右,企业为此要额外支出一大块运输费用。通过公路运输二水重铬酸钠除满足危化品运输条件外,托运人还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提交品名、数量、运输始发地和目的地、运输路线、运输单位、驾驶人员、押运人员、经营单位和购买单位资质情况的材料,每次运输一车一证,有效期不超过15天。如行驶路线跨地区的,还要报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准。企业为此要配备一批办证人员,费时费事。 几家铬盐企业的老总表示,中国无机盐协会找安监部门跑了一年多,终于为国内重铬酸钠验明正身,实事求是地为生产企业松了绑,确实为企业办了一件大好事。他们预计在生产环节可减少成本5%左右,在储运环节如果有一半的产品通过铁路和船运分流,预计可减少物流费用30%左右,每吨产品减少物流费用400元左右。全产业因此预计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约2亿元。 “验明正身”有利于环保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企业还反映,以前由于对国产重铬酸钠毒性没有正确评价,也影响对这种产品废渣的环保治理。“剧毒、铬在身体内积累排不出”等一些误解常常被带进环保评审或职能部门,进而导致各方面对铬渣治理缩手缩脚,治理方案久拖不决,延误治理时间。 某重铬酸钠企业关闭后留下的铬渣,堆放在无“四防”(防渗、防雨、防洪、防飞扬)设施的原址。因铬盐被夸大的毒性,当地政府也不敢轻易做任何治理工作,只得任其污染长达9年之久。 某地环保机构为了达到解毒效果,拿出一套治理方案,对积存在当地的40多万吨铬渣拟用氯化钡、碳酸钡使铬渣中水溶、酸溶的六价铬生成不溶的铬酸钡的办法。这无疑是受“重铬酸钠剧毒”的误导而采用一种以更大毒物治较低毒物的错误方法。首先从毒性上看,氯化钡和碳酸钡都是能引起消化道和神经系统损害的有毒物质,从半致死量看,钡盐的毒性要大于重铬酸钠。国内某厂过去同时生产铬盐和钡盐,未出现过铬盐中毒死亡,但发生过碳酸钡中毒死亡事故,而且钡盐引起群体急性中毒在我国已不止一次。 不是“剧毒”仍有治理重任 曾亚嫔告诉记者,虽然国产重铬酸钠已经不是剧毒化学品了,但依然是危化品,企业不能以此为理由而放松管理。尤其要重视的是,今年2月26日国家环保部把二水重铬酸钠列为我国第一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目前我国不仅遗留了400万吨铬渣没有处理,而且每年还新产生至少50万吨,对公共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国家不得不为此投入巨资进行治理,偿还历史欠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水重铬酸钠作为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冶金、印染、机械、日用五金等行业。其生产工艺分为生产过程添加大量钙质填料(石灰石、白云石)的有钙焙烧工艺和不加钙质填料的无钙焙烧工艺。有钙焙烧由于排渣量大,吨产品排渣2.5~3吨;渣中六价铬含量高,达2%~3%;渣中含致癌物铬酸钙,严重污染环境,正面临淘汰。无钙焙烧由于用自产渣返回作填料,大大降低了排渣量,吨产品排渣小于0.8吨,渣中六价铬含量减少了90%以上,仅含有0.2%,渣中不含致癌物铬酸钙,使铬渣污染环境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无钙焙烧属资源利用率高、环保型的清洁工艺,代表了二水重铬酸钠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发达国家早在数十年前就已完成了无钙焙烧对有钙焙烧技术的替代,但目前国内仍以有钙焙烧为主,产生大量的难以治理的铬渣。在近两年铬盐价格飞涨的形势下,几家因污染严重而一度关闭的小型铬盐企业又死灰复燃,未对原工艺与设备作实质改进,也没有对“三废”治理,环境隐患依然存在。 据了解,目前无机盐协会正在组织修订新的《铬及其化合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提高了某些危害环境的物质排放指标,在加大工艺技术改造和“三废”治理力度方面,对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将使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原长沙铬盐厂留下的42万吨铬渣下月底将由当地政府全部治理完毕。 国内某重铬酸钠生产企业的职工按“剧毒”标准在现场操作。 虽然国产重铬酸钠算不上剧毒化学品,但依然是危化品和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图为甘肃一家化工企业堆放铬渣的地面已污染成黄绿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