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炭黑作为橡胶补强填充剂,主要用于橡胶工业中的轮胎制造,是仅次于生胶的第二大原材料。当前由于我国大多数炭黑企业技术能力薄弱,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且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导致炭黑品种少,高档优质炭黑品种不足,制约了国内企业向高端炭黑市场冲击。随着对炭黑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炭黑产业必须突破传统的技术模式和性能体系,不断创新,从而打破国外大公司掌控市场的局面。 提高单炉产能是关键 炭黑企业提高单台反应炉的生产能力是提高技术性能、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它是衡量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单炉生产能力越高,越有利于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产品质量更稳定、更有竞争力。国外新建装置单条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都达到4万~5万吨,采用耐高温炉料,800℃~900℃空气预热器、控制系统、滤袋和环保设施都很先进。 近年来,炭黑生产技术开发空前活跃,国外各大公司相继完成新工艺炭黑反应炉的开发工作,推出经济规模为1.5万~3万吨/年的软、硬质炭黑反应炉用于工业化装置,实现优质、高产、低耗。而国内炭黑生产技术能耗高、收率较低,整体水平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 在国内,建有2万吨/年以上软质炭黑生产装置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其余大多采用早期开发的生产技术,企业湿法造粒单台炉年产能力多数为1.5万~2万吨,而国外则为2万~5万吨。此外,国内炭黑企业绝大多数仍采用干法造粒、袋装运输,储运过程破损大。炭黑成品包装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国内除个别装置采用计算机控制生产外,多数企业仍采用常规仪表或人工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开发高功能专用化新品种 最近3年,我国炭黑行业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我国国内市场炭黑的需求量将达到190万吨。预计在今后10年内,需求量每年仍将以超过5%的速度递增。从数量上看,国内生产能力大于需求,市场竞争激烈;但从质量上看,能满足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要求、质量稳定且用湿法造粒工艺的大型装置的产品供给能力仍不足。我国炭黑行业在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如高性能炭黑系列品种、专用炭黑系列品种等方面每年尚有近10万吨的缺口。 国外橡胶用炭黑品种已发展到40多种,并实现了炭黑品种的高功能化和专用化,而国内炭黑品种只有20多种。国内大多数炭黑企业产品品种较少且产品结构不合理。一些高档次优质炭黑品种仍然不足,如优质湿法造粒软质炭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适应绿色轮胎、高性能轮胎的低滚动阻力炭黑和高性能系列炭黑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外成功开发绿色轮胎后,炭黑在乘车用轮胎,特别是胎面胶中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国家支持远景可期 目前全球炭黑需求呈现增长趋势,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以及日本和韩国汽车与轮胎的高速发展,使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炭黑需求增长最快、最富有潜力的市场。国内企业由于规模和效益的限制,在科技开发的投入上长期不足,使企业整体技术开发能力差,无法满足轮胎、橡胶工业发展中对产品技术性能的更高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国家对炭黑行业确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直接针对技术创新。要求结合引进的先进技术装备和科技攻关成果,对大中型企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降低原料油消耗,提高成品质量,增加品种系列,实现装置大型化、流程合理化,改善操作环境;重点发展新工艺炭黑,特别是新工艺软质炭黑,要使新工艺炭黑产量占炭黑总产量的80%以上,软、硬质炭黑的比例调整到3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国家还加强了对炭黑行业的宏观调控,逐步淘汰年生产能力万吨的干法造粒炭黑生产装置。最近几年约有70余家工艺落后的小规模炭黑生产企业退出市场,淘汰生产能力约35万吨,占现有总能力的20%左右。 通过对炭黑行业的结构调整,我国炭黑市场趋于规范和成熟。在此基础上,国内企业和科研部门应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尽快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企业竞争力,抓住机遇抢占高端市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