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革开放30年来,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无论是速度上还是水平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几乎难以置信。在这个过程中,思想的解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最能体现邓小平同志的伟大之处。作为完整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到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代人,我对此的体会更深,也感到很自豪。 1978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仅为758.5亿元,实现利润仅仅169.68亿元。刚看到这个数字,我感到很惊讶,怎么就这么一点点。可仔细想想,不奇怪,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刚刚经过10年内乱折腾的中国,没有人敢去发展生产,更别说想着去挣点生产利润。 30年后的今天,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从一个基础薄弱、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的摊子上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生产和消费大国。2007年我国石油和化工全行业生产总值达到53222亿元,实现利润5300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70倍和31.2倍。30年中,各项经济指标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5%。合成氨、化学肥料、合成纤维、硫酸、农药、烧碱、电石、染料等主要化工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加工量,乙烯、涂料、轮胎等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虽然按人口平均下来还是比较的低的。单从数据上看,石油和化学工业30年辉煌巨变足以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感到非常吃惊。 tujian.org 总结起来,在这30年改革发展过程中,石油和化学工业发生了四大变化。 变化之一 民营企业迅速成长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前,兴办民营企业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问题。乡镇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前身,在江苏刚刚开始和成长过程中,在全国一定范围内有过很大的争论。因为在那以前,民营企业、私有企业都是不被允许存在的,全国都是清一色的国有企业,是一种很“纯”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到2007年底,全国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石油和化工企业有27478家,其中民营企业22747家,占总数的83.6%。民营企业的生产总值达到21647.7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250.8亿元,分别占到全行业总数的40.7%和24.8%。全国石油和化工从业人员达到582.3万人,其中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为220.4万人,占总数的37.8%。客观的数字表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发展异常迅速。许多民营企业从当初的几个人、几间房和几万元资金起家,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发展,成长为今天拥有几十亿元资产、上千亩土地和几千名工人的大型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民营石油化工企业已经接近1000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国有企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产品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目前,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所有领域都有民营资本的进入,民营企业的产品从基本化工产品、有机化工原料到石油化工,遍及石油和化学工业各个行业,已经形成了经济规模不等、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集群。特别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业务范围涉及资源、基础设施、石油化工、高新技术等一些新开发的领域,出现了跨地区、跨行业、以资源运作为特征的产业新星。民营企业特有的、更为市场化的机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3.国家政策的支持,环境的改善,使民营企业的发展劲头更大。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各个地方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管理办公室、行业协会做了大量工作,有力促进了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家反映,近两年无论是观念上、管理方法上,还是融资、投资、市场准入等方面,政府都给企业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环境的明显改善。 变化之二 投资体制改革深入现代企业制度初建 我国在计划经济指导下走过20多年,一切经济活动都要纳入国家计划。产品生产要计划,所需的原料要根据产品生产计划纳入原料分配,没有生产计划是不可能拿到原料的。同样配套保障的煤、电、运输也都纳入计划分配。一切都要纳入计划,包括职工一个月需要多少粮食都是计划分配的。每个人都是根据户口本分发粮食,不管你是多大年龄,数额一样。没了户口本,就没有粮食分了。我在北京工作,要到上海去办事,没有全国粮票是不行的。不仅仅是粮食,其他生活用品都要计划票,品种繁多,有些老年人对品种繁多的计划票几乎难以分清。在这种条件下,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就严重缺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基本与市场脱钩,更别提什么市场概念。从原料来源到产品销售都是统一按计划分配,企业只是起到一个加工厂的作用。企业很少主动了解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企业生产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种情况下每年也有两次比较忙的时候,每年化工部计划司的排产会、供销局的订货会都是人头攒动,成千上万人聚在一起开会,开完这两个会,各自就回家按计划生产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有国家的单一投资,其他的投资方式是不被允许的。企业类型也就只有国有企业一种,企业经营好坏都是国家承担,风险背在国家身上。因此国有企业的人很多,效率低,大锅饭的形式对每个人都没有压力。对企业领导来说,企业员工越多,管得人就越多,就意味着官越大。 当然计划经济在我国建国初期起到过积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同国际接轨,计划经济体制便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成为必然。 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改革开放中最大的一个突破点。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前还有几个过渡提法,比如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因为当时如果一下子提出市场经济,会有人无法接受,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最终党的十四大郑重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30年的改革,在投资体制方面也发生了以下4个方面的重要转变: 1.从单一产权的国有企业转变为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国家不再是企业的唯一控股人。过去企业盈亏完全由国家承担,企业亏损不管多严重,国家照样要给员工发工资。很多国有企业改制后,管理人员完成了从厂长到老板的角色转变。国家不再是企业经营风险的唯一承担者,卸掉了包袱,只根据国家控股的多少进行分红。 2.民营企业从无到有,异军突起,高速发展。民营企业有的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而来,也有的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目前他们已在精细化工和产品深加工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3.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世界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的大型企业纷纷到中国大陆来投资,这不仅使我国引进了大量外汇,还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促进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4.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得到发展。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全国目前有150多家企业在国资委的管辖下。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国家经济命脉和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投资体制改革后,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30年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对外贸易。1978年,全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仅为16.4亿美元,到200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198亿美元,贸易活动涉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期间,我国也在不断提高引进外资的利用水平,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到2007年底,全行业累计利用外资达到1657亿美元。目前世界500强中的大型石油和化工公司都已在中国投资建厂,不少公司还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迁到中国。2007年底,石油和化学工业外资企业已经达到2055家,涉及了油气开发、油品营销、化工新材料、轮胎制造、涂料、仓储物流等几乎所有领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我国也在实行积极走出去的战略,扩大合作的领域,参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积极开展油气资源的国际合资合作,目前已扩展到20多个国家,拥有海外项目60多个。境外的权益油产量2700万吨,天然气产量27亿立方米,对弥补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建立稳定的国际油气资源供应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我们国家走出去的战略稍微晚了一点,好的油气资源已被国际大公司瓜分殆尽,因此,要想成为国际竞争的强者,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变化之三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化工园区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化工园区蓬勃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发展区域经济、探索和实现先进管理体制的应用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一是有利于招商引资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园区建设以后,容易吸引外商投资和引进高新技术。过去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希望引进的技术始终不能实现,比如MDI、PC、TDI、PTMEG,现在这些产品生产技术都是通过引进外资而来的。二是有利于实施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随着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许多化工企业的所在地已经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如果不实行搬迁,不仅企业发展的空间受限制,周围城市居民生活的环境也受到极大影响。因此,通过实行城市规划、实施企业搬迁、落实园区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也为化工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许多原先分散在各地的老企业聚集到园区后,生意越做越好。三是有利于改善长期困扰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落后、规模小、布局分散的问题。我国除了部分石油和石化大型企业外,化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不仅限制了企业延长产业链的能力和竞争力,也给环境改善造成了很大阻力。建设化工园区,对产业空间扩大、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采用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和环境统一治理是非常有益的。四是符合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产品链长、关联度高,上套工序的产品常常是下套工序的原料,生产装置相互可以通过管道的连接,从而就省去了产品到原料角色转换过程中的运输费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我国化工园区建设更是突飞猛进。特别是在沿海沿江地区,利用自身的航运、交通、水源、环境的优势进行化工园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省级以上政府批准建设的化工园区达60多家,上海、南京、南通、泰兴、常熟、苏州、张家港、镇江、沧州、杭州湾、天津、泉港、大亚湾、泸州、广东茂名、珠海、北京、齐鲁、青岛等等。 我国目前化工园区的建设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大型石油化工型。以百万吨乙烯为龙头,以产品和产业链为衔接纽带,采用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跟国际化工园区接轨。比如上海、南京等地的化工园区。 2.精细化工型。一般为中小型的园区,以精细或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为主。比如常州、常熟、泰兴等地的化工园区。 3.城市搬迁型。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把原来城区的老化工企业集中搬迁到规划区域内。这些园区的建设既符合城市中期规划要求,又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比如上海、天津、沧州等地的化工园区。 4.老企业扩张型。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以特色产品为核心辐射、扩张而建起的化工园区。园区内产业基础扎实、产品特色鲜明,通常为内陆园区。比如齐鲁化工园区。 变化之四 化工重点产品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初期,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县级以上企业540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404家。到2007年,全行业拥有规模以上的企业27100家,其中大型企业2366家,行业总产值达到40316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石油和化学工业成为最具投资吸引力的行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以25%~30%的速度增长,2007年投资达到7052亿元。目前石油和化学工业已经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国防化工、化工新材料、化工机械等几十个行业,能够生产4万多种产品,门类齐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重点抓了几种产品的升级换代,尤其化肥和轮胎工业,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显著提高。 我举两个比较典型的产品。 一个是化肥。 我国磷、钾资源紧缺,尤其是钾资源,而氮资源相对丰富。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的低浓度化肥和通用化肥比较多,专用肥少,生物肥料和生化有机肥料更少,因此不适应生态农业产业化调整。改革开放后,磷肥、复合肥、钾肥等高浓度肥料的使用比例逐年增大,化肥需求结构的这一变化是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民越来越多地愿意使用复合肥料。1978年,我国全年氮肥产量是869万吨,大中型企业的氮肥生产能力只占总量的15%;磷肥产量是103.9万吨,其中磷铵产量仅占0.6%,绝大部分都是普钙和钙镁磷肥,产量大,但质量不行。磷肥的生产技术也比较落后,原料消耗比较高。钾肥产量也仅有8.32万吨,当时能够生产钾肥的就只有青海钾肥厂。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0年,我国氮肥企业大约有1000家,合成氨平均规模不足3万吨/年。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26家,年生产能力在6万吨以上的中型企业也不足100家,其他800多家企业平均生产能力只有2万吨,但产量却占氮肥总产量的60%。2007年,全国基础化肥生产企业有2184家,其中氮肥生产企业518家,磷肥生产企业400家,钾肥生产企业78家,复合肥935家,化肥生产能力约为5500万吨/年,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氮肥年产量达到4187万吨,磷肥1257万吨,钾肥256万吨。化肥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单套装置的生产规模,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经济效益差、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小化肥企业退出了基础肥的生产。 小化肥工业在保障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当然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了,大型的合成氨、尿素工程我们都能自己完成,相关的钢材、设备等也都可以自己制造和解决。 另一个是轮胎。 1978年我国轮胎产量为935.9万条,没有子午胎。1985年,轮胎产量达到1924.6万条,其中子午胎为25.6万条,子午化率仅有1.33%。近年来,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汽车工业迅猛发展,高速公路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二位。汽车产量的爆发式发展,大大拉动了轮胎制造业的发展。2006年,全国轮胎产量达到2.8亿条,其中子午胎达到1.8亿条,子午化率达到64%;2007年,全国轮胎总产量达到3.3亿条,其中子午胎达到2.3亿条,子午化率近70%。预计2010年,我国轮胎总产量将达到6.3亿条,子午胎达到5.3亿条,子午化率达到85%。 tujian.org 轮胎工业的最突出特点是,大企业集团集中度明显提高,产量前10名的企业生产的子午胎产量占子午胎总产量的77%。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极大地吸引了世界跨国轮胎制造商到中国投资建厂,来华投资的外资轮胎企业已经达到20余家,约占国内轮胎制造企业总数的1/10。世界排行前10位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基本都拥有2~3家合资企业。从全球市场看,目前轮胎总产量约11亿条,子午化率达到90%。 30年,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这却是极不平常的30年,是波澜壮阔的30年,是极富创造活力的30年,是光辉灿烂的30年。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的正确选择,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跟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石油和化工行业要积极面对,迎接挑战,增强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我们今后一定要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再做新贡献。 作者简历: 山东平度人,30年间历任上海有机化学工业公司经理、总工程师,上海市化工局局长,化学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曾当选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政协九届、十届委员,现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 tujian.org (本报记者马守贵采访、整理,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者的话 若历数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改革开放30年之万千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观念的变化。正因为有了观念的变化,才使得我们仅用了30年就创造出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世界第一”、“全球最大”和“领先水平”。改革开放30年之际,回眸思想解放引领下走过的每一步,我们会为当年的探索、当年的决断、当年的争论感慨万千,我们会由衷地设问一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些事情会发生吗? 为了永远铭记改革开放对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伟大功绩,从今天起,本版将连续报道石油和化学工业30年间发生的对全行业改革具有推动作用的重大事件的回顾性文章。通过记者的采访,当年的亲历者为我们展现出那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很荣幸,开篇我们约到了长期从事石油和化学工业管理工作的老领导谭竹洲先生的回忆文章。作为一名亲历者,他以翔实的数据和准确的概括总结,见证了一次伟大的历史变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