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优化布局赢得主动
2009-05-08
   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后,国内醇醚市场终于由喧嚣走向平静。活下来的企业无疑就是市场上的成功者,而其成功的共同点是:企业建得靠近消费地或有便利的运输条件。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近几年,甲醇和二甲醚掀起了建设高潮,这背后无疑是利益驱动。油价高企带动醇醚价格飞涨,就在今年七八月间,国内甲醇、二甲醚吨产品毛利润还在1500元以上,促使拥有煤、气资源的中西部地区大干快上醇醚项目。虽然专家多次提醒:“运输问题将成为制约中西部醇醚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很可能会被运输憋死。”但这些善意的劝告最终都被“拥有丰富的煤、气资源,项目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声音所淹没。
  
据统计,2000年,我国甲醇产量尚不足200万吨,而到了2007年,已升至1076.4万吨,今年保守估计也在1500万吨,相当于8年间增长到了原来的7.5倍。二甲醚增长的势头更猛。2002
  
年的二甲醚产量仅为2万吨,2007年已增至120万吨,今年即便按全年40%的开工率计算,产量也会有200多万吨。
  
而今,金融危机暴发了,真正的考验来了。那些原本宣称自己拥有绝对原料成本优势的中西部企业因销售半径长导致成本大增,而一些建在产品消费地的企业却绝处逢生,寒风中感受到了背靠市场的暖意。这给我们提了个醒:醇醚企业的产品属于对运输条件要求很高的危化品,如果仅有靠近资源地的优势,而没有运输便利和靠近消费地的优势,照样可能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随着国家对危化品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日益严格,危化品的运输费用将越来越高。而众多扎堆于中西部的醇醚企业竞相争夺有限运输资源的局面,又会助推危化品运输费用大幅攀高。当行业由暴利逐渐发展到正常甚至微利水平时,运输费用的增加可能会完全抵消这些企业原有的原料成本优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此,从目前情况看,只有那些靠近醇醚产品消费地,运输便利,同时兼顾成本、技术与规模优势的企业,才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胜者。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