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专利失效农药的中国商机
2009-05-08
最近,有关专家着重对1985年以后开发的农药品种的中国专利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列出了唑螨酯等12个专利届满的外国农药品种,为国内农药研发和生产企业在品种开发、抢占市场先机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本文试对三个专利届满的外国农药品种在我国的市场开发情况进行分析。
氟虫腈

氟虫腈又名锐劲特。氟虫腈为新型高效、广谱杀虫剂,国内登记在水稻、蔬菜、蘑菇的主要害虫及卫生害虫和草原飞蝗上使用。目前国内原药企业有3家: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化工和浙江永农化工。制剂企业有河北氟特化学公司、上海盛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景宏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建湖县恒源化工有限公司、南京金土地化工有限公司、郑州博凯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盐城经纬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峰鹤化工有限公司等10余家。复配企业有江苏新沂中凯农化公司等近10家。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对国内市场不提供原药,只卖制剂。华星化工和浙江永农氟虫腈原药产能在2000吨/年左右,实际产量1500吨/年左右,其中一半出口。

氟虫腈去年被农业部定为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后,销售曾火爆过一阵,今年市场已趋于平稳。由于鱼虾等水生生物及蜜蜂等天敌对氟虫腈较敏感,农业部已停止受理大田试验报告,对氟虫腈用于防治水稻害虫的登记暂停。因此,氟虫腈在国内市场销量会逐渐下降。笔者认为,氟虫腈在卫生用药和兽药上有着广阔的前景。目前96%氟虫腈原药出口价为700元/公斤,国内市场价为600元/公斤。 tujian.org

烯啶虫胺

烯啶虫胺是解决吡虫啉、啶虫脒抗性的换代产品。

烯啶虫胺目前国内原药生产企业有两家: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连云港立本农化公司,两家共计年产量为120吨(折百计)。国内制剂生产企业有江山股份、山东嘉诚农化、山东寿光中达化工有限公司、南京盼丰化工、江苏常熟市农药厂等6家,共计年产量为600吨左右。5月中旬以来,伴随大范围降水过程,全国褐稻飞虱呈加重发生趋势,由于吡虫啉等常规药剂的大量施用,褐飞虱逐渐产生了抗性,就要有一批新农药取代,而烯啶虫胺就是较理想的品种之一。

全国商业对烯啶虫胺的需求量为3000吨/年,目前该品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目前95%烯啶虫胺原药市场价为50万元/吨,10%烯啶虫胺水剂为14万元/吨。今明两年,山东、浙江、广西等地有近10家农药生产企业将陆续完成大田试验阶段的资料,递交农业部审查登记。预计未来3年内国内将形成1000吨/年(折百)原药生产能力,2000~3000吨/年制剂生产能力,这一产量还不能满足未来市场对烯啶虫胺的需求。

烟嘧磺隆

烟嘧磺隆又名玉农乐、烟磺隆。国内已正式或临时登记生产原药的企业有新沂中凯农化、淄博新农基、衡水北方农化、江苏快达、江苏丰山、华星化工、宁波中化、江苏瑞邦等18家,制剂企业已登记的有沈阳化工研究院试验厂、浙江石原金牛农药有限公司和天津市中农化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全国原药产能3000吨/年左右,而实际产量1200吨/年(折百)左右,制剂生产量在800吨/年左右。目前95%原药市场价为36万元/吨。该产品原药主要用于出口,制剂在国内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农业部信息,在近期,将有一批制剂产品获准登记,同时还会有不少国内企业继续登记烟嘧磺隆原药产品。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