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调整:助行业上规模提上档次 |
2009-05-08 |
|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多元化,企业不仅上规模、上档次,还实现了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
30年间,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六大特点:一是由小规模生产向大规模经济型发展;二是由低档次、单一型生产,向高档次、多品种发展;三是由劳动密集型人工作业为主,向计算机自动化智能控制发展;四是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共同发展;五是由单一行业生产,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经济发展;六是由传统化工产业向新兴材料产业发展。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产品结构也实现了重大调整。
分行业来看,原油勘探开发及加工取得突破。我国有计划地扩大原油加工生产能力,原油产量从1978年的1.04亿吨提高到2007年的1.87亿吨,同比增长79.8%。1978年,中国的原油加工能力为9291万吨,居世界第十位;2007年原油加工量3.27亿吨,炼油能力比1978年增长3.76倍,居世界第二位。炼油能力占世界的比重由1978年的2.04%,提高到2007年的8.54%。
化肥行业的结构调整形势喜人。1978年,全国化肥产量仅为869.3万吨(折100%,下同),以低浓度肥料为主,高浓度磷肥、钾肥供应缺口较大。30年来,化肥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尿素、磷铵、复合肥、钾肥等高浓度肥料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国内化肥产量达5696.1万吨,比1978年增长555.25%。氮磷钾肥比例也由1978年的1∶0.14∶0.003,提高到2007年的1∶0.5∶0.06。近10年来已陆续开发出硫基、尿基、高氮、高磷及高钾复合肥和缓、控、释肥料等多种剂型化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1978年,中国农药产量40.7万吨,品种结构以高毒高残留杀虫剂为主,其中杀虫剂35.7万吨,杀菌剂2.5万吨,除草剂2.1万吨,分别占农药总量的87.63%、6%和5.2%。到2007年,高毒农药的转产和替代工作稳步推进。当年农药产量达1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324.9%,杀虫剂产量为60万吨,杀菌剂13.7万吨,除草剂56.2万吨,在农药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34.7%、7.9%和32.5%。
轮胎行业加速发展。2007年全国轮胎产量5.56亿条,比1978年增加5.47亿条,增长5826.4%。其中子午胎2.47亿条,占轮胎总量的比重从0%提高到44.44%。企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量居前10名的企业子午胎产量占子午胎总量的77%。
此外,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突出表现为:由国有企业独资经营,向多元化发展;由中小企业独资经营,向跨地区、跨国家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1978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只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占64.17%,集体企业占35.83%。之后,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个体、私营工业等其他经济成分迅猛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非公有控股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业为27478家,其中非公有控股企业22747家,占总数的83.6%;2007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53221.6亿元,其中非公有控股企业产值21647.7亿元,占40.7%。一些大型民营企业的业务范围涉及资源型基础设施、石油化工高新技术等新开放领域,形成了跨领域、跨地区、跨行业的以资本为纽带的产业集团,竞争优势明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点评
改革开放3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速度之快,规模扩张之大,所取得的成就之多有目共睹。然而,更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全行业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因为,这代表了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转变,经济增长质量在提高,全行业正在逐步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不过,我们在看到全行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就的同时,还应看到目前行业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如一些产品量大而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一些行业和企业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一些行业仍然存在恶性竞争等。因此,加大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仍是我们未来一段时期的艰巨任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