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0年前,中国没有子午胎,更谈不上子午胎装备。30年后的今天,中国成为全球惟一一个能够提供轿车、卡客车和工程机械子午胎全套生产设备的国家,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一轮胎生产大国,子午化率超过70%。中国化工装备协会橡胶机械专委会主任李东平表示,中国橡胶机械撑起了中国轮胎工业的脊梁!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曾自主开发过子午胎技术及装备,但当时一没资料二没条件,最终没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七五”期间,原化工部将子午胎作为轮胎行业的发展重点,国家批准了8个子午胎全套引进项目,同时提出同步开展子午胎装备国产化工作。子午胎装备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开始起步。在原化工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1985年益阳橡机与德国WP公司签订了密炼机引进技术、许可证贸易协议;将与工艺关联紧密、攻关难度和制造难度均较大的全钢一次法成型机安排给中航集团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进行攻关。另外,原化工部在轮胎行业推行“以机代罐”,使国内硫化机水平跨上了新台阶。 “八五”期间,我国子午胎装备国产化工作全面展开。原国家经贸委将子午胎关键设备和原材料消化吸收一条龙项目列入国家消化吸收国产化计划,子午胎装备国产化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开花结果”。随着六角型钢丝圈缠绕生产线、胎面复合挤出联动生产线、密炼机上辅机、大型密炼机、钢丝帘布裁断机、复合挤出机、两鼓式全钢一次法成型机等子午胎关键设备在轮胎企业的成功应用,用户对子午胎国产化装备的美誉度和信任度不断提高,国产化装备应用越来越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十五”期间,载重子午胎成套设备及工程子午胎关键设备研制项目又被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这使我国子午胎装备国产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子午胎装备的开发已经不再局限于消化吸收范畴,而是更多地体现了创新。目前,益阳橡机已开发出20多种规格的密炼机,其中有世界上规格最大的GN650和GE580密炼机;天津赛象研发的全钢工程子午胎成套设备,打破了国外的封锁与垄断,使中国橡机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大连橡塑攻克了我国全钢胎国产化关键设备的最后堡垒钢丝压延机;桂林橡胶工业新技术开发实业总公司研制的四复合挤出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全钢胎四鼓成型机、青岛高校软控的密炼机上辅机系统等创新产品,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桂林橡机和华橡自控的子午胎硫化机,其优异的性价比使国外大公司望洋兴叹,被迫退出了我国硫化机市场。 我国橡机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设计制造技术,拥有技术专利3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0多项。尤其值得骄傲的是,天津赛象与三角集团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现在我国子午胎装备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已被国际巨头轮胎公司认可。《欧洲橡胶杂志》评价道:“中国已成为世界橡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橡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已拥有较大的发言权。”目前世界轮胎前十强企业已全部使用过中国橡机,国内橡机出口每年都大幅增长,2007年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是1978年的上千倍。在《欧洲橡胶杂志》的全球橡机制造商排名中,我国连续4年有十几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3家企业进入世界前十强。30年前,我国橡机销售收入不足千万元,2007年超过80亿元,占全球橡机销售收入的1/3。 tujian.org 正是由于子午胎设备和技术不断获得突破,年产30万条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投资,已经由过去的7亿~8亿元,减少到现在的2亿~3亿元。投资门槛的大幅降低,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子午胎工业的发展。对此,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鞠洪振总结道:中国橡胶工业特别是子午胎行业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橡机行业功不可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