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开创中国特色合成氨工业之路
2009-05-08

改革开放伊始,化肥特别是氮肥被当作国家的战略物资来大力发展。在氮磷钾三个化肥主要品种中,氮肥生产的技术难度最大,特别是合成氨生产的科技含量很高,其主要难点是原料气精制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合成氨虽是现代工业的产物,但自从实现工业化以来,在以煤为原料的原料气净化精制方面,国内外一直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铜氨液洗涤法及深度低变甲烷化法或液氮洗涤法等。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开发了具有独创性的合成气醇烃化精制新工艺,突破了一百多年来合成氨工业的传统方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业内人士回顾当年的情况时十分感慨。由于历史原因,直至上世纪90年代,国内80%的合成氨装置仍采用能耗高、污染大的铜氨液洗涤法。其他的还有深度低变甲烷化法或液氮洗涤法等。这些传统精制工艺不仅是影响合成氨产量的重要环节,在原料气消耗、污染物排放和能耗方面也都存在较大问题,严重制约着合成氨工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家民营企业——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的教授级高工谢定中带领课题组,从国家急需和行业难点出发,开始了合成氨原料气精制工艺的研究。经过艰苦和严谨的探索,他们成功开发出合成气醇烃化精制新工艺,开创性地提出了用甲醇化、甲烷化工艺,将有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变成有用的甲醇、二甲醚及液态烃,达到净化精制和生产多种产品的双重目的。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合成氨装置气体深度净化技术水平,为氮肥行业增产、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醇烃化技术是我国合成氨工艺的突破性技术,也是合成氨工艺中传统技术的绿色高效替代性技术。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可以一步法联产40%的二甲醚,在我国煤代油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2月,合成气醇烃化精制新工艺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该技术与传统铜液洗涤法相比,减少了生产过程的物耗、能耗,降低生产成本4%~5%,洁净了生产环境;与深度低变—甲烷化工艺比较,可节约变换蒸汽消耗62%,进入产品合成工序的甲烷减少80%,降低了生产过程精炼原料气的消耗。在合成氨的同时联产甲醇或醇醚物,其氨醇(其中醇指甲醇或醇醚物)比可在3∶1~20∶1的大范围内调节。联产的甲醇或醇醚物是重要的有机和精细化工原料,甲醇可添加至汽油中使用,醇醚物可做民用燃料,蒸馏出水分后的醇醚物可直接做车用燃料,比甲醇燃料性能更好,比二甲醚燃料价格低廉,使合成氨与基本化工原料和优质车用燃料联合生产成为现实。从全国来看,目前氮肥厂生产的甲醇超过300万吨/年,占全国甲醇产量一半以上,其中采用醇化工艺生产的甲醇占很大比重。可以说该项技术对能源化工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自氮肥工业协会的最新信息显示,该技术因独具环保、节能、高效的优势,至今仍对氮肥工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该项目已列入行业“十一五”发展重点及国内多个地市的节能实施方案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湖南安淳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创新和推广,至2008年底,采用醇烃化技术的生产装置能力已达1274.5万吨总氨/年,其中5套装置的生产规模都达到了30万吨总氨/年。如今的湖南安淳已是总资产超过2亿元,连续三年利税过千万元的大型企业,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非公有制企业依靠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成长壮大的缩影。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