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上游乙烯供应不足和下游企业装置停产、减产影响,公司子公司上海天原华胜化工有限公司二氯乙烷生产装置从12月中旬起将停产20天左右,烧碱和PVC装置也相应减产。此次停产、减产将减少公司盈利,对业绩构成不利影响。
氯碱化工(600618:3.8,-0.14,↓-3.55%)12月10日发布公告称,受上海化工区上游乙烯供应不足和下游企业MDI、TDI装置停产、减产的影响,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天原华胜化工有限公司二氯乙烷(EDC)生产装置无法维持生产,将于12月中旬起临时停产20天左右、烧碱装置也将相应减产。公司母体吴泾生产装置受上游乙烯供应不足的影响,聚氯乙烯(PVC)装置也降低生产负荷。
此次EDC、烧碱和PVC临时停产、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料紧张和下游企业停产。公司烧碱、EDC和PVC产量将受到影响而减少,公司盈利也将有所减少,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从公司目前主营业务的市场情况来看,PVC业务的减产及EDC的停产对公司影响较大,而烧碱业务的减产更多是因为配套业务的减产以及市场需求不旺造成的。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下跌,乙烯产品价格也大幅下降,公司PVC业务逐步回到正常的运营状态,盈利能力也逐步回升。而本次乙烯供应紧张可能会引起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
资料显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PVC,烧碱和氯产品,其中PVC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40%。公司PVC生产采取的是乙烯法,其主要原料是乙烯,而乙烯是石油裂解的末端产品,此工艺对石油价格波动较为敏感。2008年上半年,公司PVC业务因为国际油价高涨导致成本大幅上升,虽然PVC价格也有所上升,但是由于国内电石法PVC成本在高油价下优势明显,公司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PVC业务亏损,其毛利率为-8.84%。自08年下半年以来,公司PVC的生产成本随油价下跌而下降,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所增强,而近期PVC需求和价格回升给公司带来了盈利空间。截至12月9日,公司PVC销售良好,没有库存,而产品价格也由前期的5,500元/吨左右上升到目前的6,400元/吨,公司PVC业务正处于2008年最佳运营状态。此次因原料供应紧张而减产将减少盈利,PVC业务全年难以扭亏。
以EDC和氯乙烯单体(VCM)为代表的氯产品是公司目前第二大盈利来源,且氯产品盈利增长较快。2008年1-6月公司氯产品的营业收入已达到7.5亿元,产品毛利率也稳定在较高水平。EDC主要用于生产氯乙烯、乙二胺及乙二酸、乙二醇,是氯碱、聚酯、医药及农药工业的重要原料;而VCM主要用于PVC的生产。由于EDC业务盈利稳定,此次减产也将对公司盈利造成一定影响。考虑到公司EDC业务停产时间只有20天左右,不会对公司业绩构成重大不利,但是乙烯供应情况和价格变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EDC业务的盈利状况。
公司烧碱业务在08年也经历了较大的波动,08年1-6月烧碱产品价格大涨,产品毛利率高达34.5%。而进入四季度以来,由于下游建筑和汽车行业对烧碱需求减少,烧碱产能出现过剩,价格快速下跌,盈利能力也大幅下降。烧碱业务是PVC和氯产品的配套装置,由于PVC和EDC的减产、停产,公司在烧碱行情低迷时选择减产可有效避免市场风险,预计对公司整体盈利影响不大。
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19亿元,同比增长20.40%;营业利润6,355.63万元,同比增长407.33%;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5,678.64万元,同比增长70.35%;每股收益0.049元,每股净资产2.508元,净资产收益率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