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脚上穿一双轻巧灵便的白塑料底步鞋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塑料糖纸、塑料包装盒成为当时许多孩子的收藏品。30年后的今天,我国一跃已成为世界塑料生产、消费大国,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的聚丙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国的聚丙烯工业化生产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兰州化学工业公司从国外引进技术建设了5000吨/年的浆液法聚丙烯装置,此后燕山石化公司、辽阳石油化纤公司也分别引进日本和美国技术建设了聚丙烯装置。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这些聚丙烯装置总产能不过十几万吨/年,生产的聚丙烯只能用于一些重要领域,远不能满足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聚丙烯产业的发展,我国在聚丙烯自主技术的开发上也取得进展。一些企业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技术和催化剂,利用炼厂催化裂化装置所产的丙烯建设了一批小规模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内聚丙烯工业发展加快,又有20多套聚丙烯装置陆续建成。这些装置的产能已普遍达到7万吨/年,聚丙烯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一种合成树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众多的聚丙烯生产工艺中,采用环管法生产的聚合物产品范围宽,包括均聚物、无规共聚物/三元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均聚物产品具有高度的立构规整性和很宽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无规共聚物和抗冲共聚物,除了能在耐冲击强度和刚性之间良好平衡外,还有很宽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环管法技术是聚丙烯最理想的生产方法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瞄准环管法这一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工艺,我国踏上了聚丙烯成套工艺的研发之路。1995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将环管法聚丙烯成套技术攻关纳入“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成功开发出7万吨/年环管法聚丙烯成套技术,采用此技术在国内分别建设了5套7万吨/年的环管聚丙烯工业装置。在此基础上,2002年初,上海石化、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和北京化工研究院三家单位共同开发成功20万吨/年国产化第二代环管聚丙烯成套技术,上海石化采用此技术建成了世界级规模的年产20万吨聚丙烯工业化生产装置,并一次开车成功,实现了长周期运行。考核结果表明,该装置的产能、能耗、物耗和质量等技术指标全部达到设计要求;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0%;能生产均聚、二元无规共聚和抗冲共聚三大类的产品,其中包括市场急需的洗衣机内桶专用料、汽车专用料、高档双向拉伸薄膜和流延膜等,其主要产品可全部替代进口。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该装置的建成使大型聚丙烯装置的国产化有了多项创新突破。不仅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完成了20万吨/年国产化第二代环管聚丙烯成套技术工艺包的开发和编制,以及工业示范性装置的成套工程设计,还在聚合反应工艺、氢气分离系统的设计和预聚合工艺方面有所创新,形成了拥有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的成套技术,达到国外同类工艺的先进水平。此后茂名石化在8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中,1套新建的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再次采用了这一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国产化第二代环管技术。 tujian.org
从最初的引进技术建设5000吨/年聚丙烯装置,到如今采用自主技术建设单套产能20万~30万吨的聚丙烯工业化装置,我国聚丙烯工艺30多年的创新历程不仅是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30年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最好例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