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化肥制造:化肥定价体制改革启程
2009-05-08
 事件

  为稳定我国原材料市场,12月16日,工信部出台七项措施,包括:一是调整关税政策;二是加大重要原材料产品的收储力度;三是对有色金属行业采取特殊措施;四是加快推进油气和化肥产品定价机制改革;五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六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七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评论 tujian.org

  化肥定价体制改革进度加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七项措施出台的背景是近几个月国内包括化工产品在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其中,关税的调整政策已于11月出台,收储力度的加强也基本明朗,如粮食收购价格的提高、08/09年度化肥淡储量的大幅增加(从过去两年的800万吨提高到1100万吨,70%以上为尿素)。而“加快推进油气和化肥产品定价机制改革”则说明化肥可能成为即成品油之后第二个重要价格体制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初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判断定价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完善配套措施、增加化肥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可能的改革点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放松现行化肥限价政策。由于化肥行业参与主体众多、市场面广泛,限价政策趋于无效,而且增加了交易成本,物价等政府部门监管效力无从发挥。放宽限价有利于完善市场机制,当然也不排除政府在特殊时期(如价格暴涨)的临时价格干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税等贸易政策短期不会放弃。关税、配额等进出口政策对化肥行业影响巨大,这是中国庞大的化肥产能、需求量和贸易量决定的。中国的化肥贸易政策甚至是影响世界化肥市场的重要因素。08年化肥关税政策的频繁、大幅调整也表明政府越来越主动地运用贸易政策来稳定行业发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化肥生产资料优惠存在变数。化肥企业享受的运输、电价和天然气等优惠措施存在变化的可能。由于化肥市场的激烈竞争,大部分成本变化会通过价格传导而消化,但天然气的价格调整则可能无法通过下游市场补偿,中国氮肥价格由煤头来决定的现状决定了气头企业将承担气价上涨成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资直补政策亟需建立。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完善包括农资直补在内的补贴制度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化肥行业市场化改革可能需要新的农资补贴制度加以辅助。可以参考的思路是,参照化肥市场价格、粮食种植成本等因素调节农资直补。这种办法的实施难度在于:不同政府部门角色定位、参照标准的选取以及被利用的可能性(钾肥特殊的贸易格局下,生产商、贸易商可能通过合谋推高价格,而政府买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看空磷肥,看平氮肥,不再推荐气头尿素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化肥的市场化定价体制改革并不会改变行业趋势。限价取消并不会影响化肥市场价格,进出口政策将继续维持,气价变化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价格,农资直补只不过把成本因素转化为价格上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此,我们仍然维持前期的行业判断:氮肥将平稳发展,08年是高点,09年景气度下滑,寻找成本优势企业,推荐有技术、产业链和管理优势的华鲁恒升(11.60-0.73-5.92%吧)(600426);不看好磷肥行业中期趋势,不推荐股票,只提示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短期股价上涨和天然气涨价风险,不再推荐气头尿素企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