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前期全球粮食危机和当前北方冬小麦干旱的影响,今年的粮食生产尤其是水稻生产格外引人关注。在2月21日举行的超级杂交稻节氮栽培与金正大缓控释肥应用研究及示范总结会上,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表示,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施肥方式,不仅节约了成本,防止了环境污染,同时还提高了粮食产量。这是肥料科技的一个重要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袁隆平院士说,我国化肥坎是总量还是单位面积施用量在世界上都居首位。由于农民使用方法不当,我国氮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部分流失掉了,还污染了环境。缓控释肥能够做到根据作物的需要释放养分,作物需要什么养分它就释放什么养分。开发利用缓控释肥技术对促进杂交水稻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意义重大。 tujian.org
去年以来,袁隆平领衔的专家团队联合长江大学、湖南省水稻所等单位,在浏阳、赫山、临澧、汉寿、醴陵、隆回和江行平原等地,广泛开展了我正大缓控释肥的系统试验、示范研究,通过专家、企业和基地三方的协同攻关,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增产效果比较明显,在同等氮量条件下,增产幅度12%~15%,在减少30%氮用量条件下,仍能保持稳产或取得10%左右的增产,真正让农民增产增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袁隆平院士领军的中国超级稻攻关项目于1998年正式启动,2006年他又提出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所谓“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是指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3亩地产出现有4亩地的粮食,将节余1/4粮食耕地用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以更好地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至2011年,该项目将在全国推广6000万亩超级杂交稻,产出现在8000万亩粮食,等于增加2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000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在本次会上,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山东金正大集团决定,今年全力推进超级杂交稻节氮栽培与金正大缓控释肥应用研究及示范工作,在湖南、湖北示范基地基础上,拓展示范覆盖面,在江西、广东、广西、浙江等地建立超级稻缓控释肥示范点,并逐步推广。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