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公告称,由于一些基层银行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
自去年11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半年时间里我国共新增贷款超过6万亿元――这一数字是去年全年的1.2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天量资金流向何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持续跟踪信贷流向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给记者描绘了近期新增贷款的流向图:半年来,信贷资金至少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到了以下三个领域:其中为配合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绝大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进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中;一小部分资金通过票据贴现方式被企业借出后,又再度被企业存入银行;此外,不排除还有一部分资金进入到了资本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根据央行公布的月度金融统计数据测算,半年来,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近4万亿元信贷资金中,相当多进入到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基础建设中,支持了国家保增长目标的实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按照郭田勇的估测,今年以来,一些企业还曾通过低息票据贴现的方式,将获得的信贷资金“翻转腾挪”存入银行以牟取利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为其间利差一度相差0.2个百分点以上。这对于缺少订单的企业来说,把信贷资金存入银行上吃利息绝对是一笔‘安全且不菲’的收入。”郭田勇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趴’在银行账户上吃息以外,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资金流向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们发现,信贷飙升与股市行情以及房地产市场所谓的‘小阳春’,在时间节点上是重合的。”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进一步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激增背后是否暗藏隐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巨额信贷逐月增加的同时,人们对信贷风险的担忧也与日俱增。信贷激增的背后是否积聚着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成为从官员到学者都格外担心的问题。 tujian.org
更有学者指出,当前地方投资项目多属于银政联姻,其中一些项目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在地市财政负债比率上升的同时,如果项目本身缺乏商业的可持续性,加之再把官员任期因素考虑进来,未来银行出现不良贷款的可能不可忽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大量信贷涌入某些行业是否导致重复建设等问题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从历史上看,信贷激增与企业重复建设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信贷激增往往会带来重复建设,而重复建设意味着项目回报率低,又往往会进一步引发不良贷款率的飙升。”张明认为,国家在“保增长”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结构的调整,不应让激增的信贷成为今后产能过剩的隐患。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