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市场换技术 北大2008年推国产x86首款CPU |
2009-05-05 |
|
2007-6-27 9:04:00 文/第一财经日报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昨天,北京大学对外公布了x86处理器自主研发的进展以及成果。据北大相关人士透露,北大将于2008年上半年推出x86系列的第一款CPU产品。
在引进的基础上加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国X86处理器技术获得突破,北京大学走出了一种自主创新的新模式。
昨天,北京大学对外公布了x86处理器自主研发的进展以及成果。据北大相关人士透露,北大将于2008年上半年推出x86系列的第一款CPU产品。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表示,这些进展和成果不仅仅是表明北京大学已经掌握了x86技术,而且北大众志公司已经具备了开发x86兼容CPU产品的能力。
在中国进入x86大家庭以前,只有AMD和Cyrix(已被威盛公司收购)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x86产品的核心专利和开发能力。北大能够在x86技术上获得突破,得益于两年前的2005年10月,AMD公司向中国进行的低功耗X86微处理器的核心技术转让。
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林旭透露,北大从2003年开始,就有组织地与国际著名的CPU厂商和研究单位,例如IBM、SUN等进行了沟通,并最终与AMD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以市场换技术“北大-AMD”自主创新“新玩法”
市场换技术结合自主创新,北大x86处理器项目走出自主创新的新合作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吸引外商一直是走以市场换技术的路线,但却充满辛酸。外商是进入了中国市场,也为中国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但大部分是采购和销售两头在外,只将一些相对落后的技术和工艺拿到中国。
这就导致了中国开放的市场不但没有换到技术,还加速了很多自主技术和品牌的灭亡。
市场换技术有错吗?当然不是,但却需要更高超的操作手法。一方面只有让国外公司认识到转让技术物有所值,他们才会热心于此;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如何将换来的技术消化、吸引和再创新则是难题。
多年来,与英特尔在北美竞争的惨痛失败告诉AMD,只有到新兴市场上才能寻找到战胜英特尔的第三种力量。
中国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PC市场,无疑具备这种潜力。此外,全球PC有将近90%以上来自于中国制造,中国还拥有联想、宏碁等全球重要的PC厂商,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AMD来说,如果通过转让核心技术,获得在中国更长远、深入地发展,也是公司获得第二次重生的机会,因此AMD向中国转让x86核心技术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北大只接受了AMD的技术,只代表着北大获得了进入x86大家庭知识产权方面的通行证,但如果不加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永远都无法超过AMD等前辈。
矫枉切勿过正。虽然此前中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失败多于成功,但自主创新也不能关起门来搞。当今世界知识产权问题错综复杂,跨国巨头都不能说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更何况中国企业?如果关起门来发展,则很难在知识产权上获得突破,进入全球大家庭。
北京大学的自主创新,首先是在中国主导的基础上借助AMD技术,然后才能讲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并最后把它变成中国自主的产品。
关于北京大学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6,500,000篇。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并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有人用“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来评价北大的历史地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