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3 14:03:33 文/南方网 出处:南方网 2008年什么最火,当然是山寨。从年初国产手机的一片叫卖声中走来,到年终被CCTV点名“曝光”,山寨厂商一路历经风风雨雨,但始终“茁壮成长”。不仅走出了手机行业、走向了液晶电视、数码相机、笔记本等诸多3C领域,还走出国门,为广大东南亚、甚至远至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四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即使在拜金中心――迪拜也建有据点,此等风骚,何人能敌。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山寨一词还在更广义的社会文化领域广泛流行,山寨明星、山寨楼盘、山寨汽车,忽如一夜春风来,山寨就这么突然地席卷了神州大地,声泪俱下地控诉山寨者有之,摇旗呐喊地赞扬山寨者也有之,唇枪舌剑之间,最早捧红“山寨”一词的手机行业倒是有些迷糊了,这两个字就有这么大魅力么?其实山寨行为,在中国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珠三角就没少过三、五人小作坊倒腾无牌电子产品。PC电脑大发展时间,有关黑心奸商拼装劣质电脑卖高价的报道也层出不穷,本世纪头几年,国产MP3厂商几乎都是山寨起家,专利费不缴,一卖到海外就被人告,抄袭国际品牌的工业设计更是家常便饭。可为什么2008年的山寨红得如此不一般呢?而且还红出了道道来,不再是一面倒的喊打声呢。这就得从手机行业说起了,这“山寨手机”原名“黑手机”,是手机牌照制度下的畸形产物,没牌的厂商要做手机,只能贴牌,后来嫌贴牌费太贵干脆伪造牌子,再后来就算牌照制度取消了,可还是不想交税,所以就改为“自创品牌”,至此造就了山寨手机最早的滥觞。可是山寨毕竟是山寨,没研发、没工厂、没质量保障,其最初也不过是市场的一股不和谐声音,并没有多大影响。到了2006年底,一家名为联发科MTK的厂商推出了具备高整合度的手机芯片方案,一下子让手机行业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这下可让山寨厂商乐坏了。有了MTK,设计难度大大降低、手机质量大大提升,再加上国产手机本来品牌影响力就不足,山寨手机由此横扫中低级市场,到2008年,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近1/3市场(这还是保守估计,有人说是过半)。后面的事情大家想必今年都已经亲历了,那就是山寨现象在各行各业的横扫。究其原因,就在于3C行业的同质化,上游厂商芯片方案已经高度整合化,留给终端厂商的实际只有外部包装,无论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数码相机等行业概莫例外,这也是山寨厂商能够快速跨领域横向扩张的关键。真正让山寨一词成为社会现象,则是其背后隐喻的草根阶层的创新精神和自我表达的强烈愿望,山寨的盛行打破了IT行业一直被精英分子把持的神话,就像超级女声的选拔让人们看到了平民变偶像的希望一样,山寨3C产品也传达了很多普通消费者希望更加贴近高科技的愿望。于是山寨这下,手机、笔记本、液晶电视无一例外地变便宜了。源自草根、为草根喜闻乐见的设计元素也大量出现,中华烟手机、宝马手机、青花瓷手机,种种创意原本就是固步自封的国产正规厂商不敢做的,山寨厂商一一实现。当然,我们并不鼓励侵犯知识产权的“创新”,但却应该为不断求变、贴近群众的创新精神喝彩,这或许也是为何2008年“山寨”文化在争议中渐成潮流的根本。本报记者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