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长虹1741万美元发力OLED 布局平板下一代技术
2009-05-05
2009-1-6 15:07:38 文/比特网(原天极网) 出处:比特网(原天极网)   在国内彩电行业里一直“独赌”PDP的长虹,在发布量产PDP技术显示屏的同时宣布加大另一平板显示技术OLED的研发,引起业内广为关注。  比特网(ChinaByte)1月6日消息(张颖)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今天在发布等离子屏(PDP)今年3月量产公告的同时,还发布了一则筹得1741万美元加大OLED显示屏的公告。  四川长虹(600839)今日公告称,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关于公司间接控制子公司韩国ORION OLED CO.,LTD.转让资产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间接控制子公司韩国ORION OLED CO.,LTD.(简称OOC)向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制子公司韩国ORION PDP CO.,LTD.(简称OPC)转让位于韩国龟尾市工团洞257号的部分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及附属设施资产,资产交易价格以评估值为基础确定为203.90亿韩元(合约1741.34万美元)。  四川长虹表示,本次OOC向OPC转让部分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及附属设施资产,有利于公司OLED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满足OLED项目研发资金需求,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  在国内彩电行业里一直“独赌”PDP的长虹,在发布量产PDP技术显示屏的同时宣布加大另一平板显示技术OLED的研发,引起业内广为关注。  对此,家电调研公司奥维咨询相关人士评价说,这表明长虹开始布局平板电视下一代显示技术,希望能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在下一代平板显示产业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此前有报道称,OLED是LCD(液晶)和PDP(等离子)显示技术的最有利竞争者和技术替代选择。资料显示,OLED显示技术能够轻易实现从不足一英寸到四十英寸以上级别的全高清1920*1080分辨率显示。同时,在平面显示技术中OLED又具有理论成本最低、最节能、工艺比液晶技术简单,亮度、对比度、色彩效果更加出色的特点。因此,也有人将OLED显示技术称为一项“完美”的技术。  目前国际上,索尼已在2007年底量产11英寸OLED电视,而在2008年1月举行的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上,三星和索尼分别展示了31英寸和27英寸OLED电视。  2007年9月,广东正式筹建广东OLED产业技术研究院。维信诺公司正在建设的我国内地第一条OLED生产线,2008年下半年将量产PMOLED产品。继维信诺之后,四川长虹和吉林环宇等也宣布上马OLED项目,长虹计划投资3.6亿元在成都建设OLED生产线;上广电、京东方等也在加快OLED技术方面的研究。  如今国内企业也在为OLED的量产或扩大生产进行准备。2007年9月,广东正式筹建广东OLED产业技术研究院。维信诺公司正在建设我国内地第一条OLED生产线。继维信诺之后,四川长虹和吉林环宇等也宣布上马OLED项目,长虹计划投资3.6亿元在成都建设OLED生产线;上广电、京东方等也在加快OLED技术方面的研究。  据了解,我国企业进入LCD(液晶)、PDP(等离子)平板显示产业的时间均落后国外同行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但在OLCD这个新兴的、更有市场前景和商机的平板显示技术上,我国的研究与世界基本同步。  去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相关负责人在多次公开场合均明确表示,在平板显示领域,我国将重点支持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