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电脑维修星级标准出炉 全国评定本月实施
2009-05-05
2005-11-10 13:33:00 文/卢德夫 出处:广州日报   记者昨天从中国家电维修协会获悉,如同家电产品可以送到“五星级”至“一星级”维修店面维修一样,电脑及其周边产品的维修也即将产生各种“星级”店面。本月开始,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宣告《微型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规范》开始实施,负责全国电脑维修店面评定的全国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成立,今后消费者只要将电脑根据需要分别送到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四大星级店面维修即可解决维修之困。   电脑维修服务问题大起底   中国家电维修协会有关专家为读者揭开了电脑维修方面的种种问题。   维修服务透明度不够   《微机三包》中要求修理者认真、如实、完整地填写维修记录,记录故障、修理情况和修理后的质量状况,向消费者当面交验修理好的微型计算机商品和维修记录。但有些在厂商承诺中质保、保修、包修、联保含义不明确,响应时间、到场时间、修复时间界定不清晰,服务方式不清楚,有的存在着歧视性的条款。   此外,维修协议不公平,甚至存在“霸王条款”,解释权归厂家所有,消费者难以知晓维修细节。信息不对称造成维修信息不能充分、真实、及时传达给消费者。但维修人员经常不按照规定在维修时出具合法票据,而且对维修机件的名称、部位、故障以及检查费、修理费、辅料费和上门服务费等等要求经常写得不详甚至没写。   “黑维修”扰乱维修市场   《微机三包》规定修理者应当具有维修资质证书,维修人员应当具有执业资格,持证上岗;生产者应当自行设置或者指定具有维修资质的修理单位负责三包有效期内的修理,并提供修理者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修理者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撤销或者变更的,应当及时告知消费者。但有的品牌维修服务条款制订得非常详细,但却给消费者维修服务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有霸王条款之嫌。厂家、维修部门、经销商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中国家电维修协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在维修服务经营管理水平方面鱼龙混杂。既有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名牌企业和较规范的品牌企业,也有大量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存在。竞争手段的低劣还导致不合理的“小鱼吃大鱼”现象严重。   缺少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中国家电维修协会指出,消费者举证难,质量责任界定难度大、成本高。目前的检测机构主要注重于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定量检测,并没有故障原因判断的定性检测,而且高昂的检测费在结果出来之前还得让消费者承担,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经销商借机相互扯皮。   全国评定本月开始实施   记者拿到的评定标准显示,只有具有工商登记注册,并且连续经营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微型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维修服务部才可参加等级评定。上年度维修服务投诉量占维修服务量4%以上的无缘“星级店”资格。与家电维修店面的“特级店”一样,申请特级评定的微型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维修服务店,由全国等级评定机构评定,其余三级由各地评定。   中国家电维修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旦“星级”店面年度投诉超4%,会被取消资格。各等级评定机构对已评定的微型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维修服务部每两年复审一次。每年进行年审,一旦年审、复审达不到原等级的,将做降级或注销处理。而晋级需在获得原有等级一年以后申报。
     相关链接
    ·戴尔PC预装搜索工具 被指为间谍软件
    ·微软MSN将推出购物门户网站 1 1将等于3
    ·尼康数码相机消费者遭遇天价维修
    ·惠普员工窃取30万美元设备 eBay上销赃
    ·Google遭版权问题 美网站诉其非法显示图
    ·惠普数码相机将退出亚太,产品开始下架
    ·微软每年将邀请黑客对话 共同找出漏洞
    ·微软下一代OS新名招两家非盈利组织抗议
    ·CEO换角,诺基亚读懂信号了吗?
    ·美督促中加强专利权保护 称其损失惨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