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英语学习机蹈MP3衰败轨迹
2009-05-05
2005-11-16 11:30:00 文/曹增光 出处:中国经济时报   英语学习机(简称ELP)可能会重蹈MP3行业的覆辙。   MP3厂商大规模意外死亡在今年初上演,数百个品牌的MP3产品兵败如山倒,相继退出市场。现在,英语学习机市场的混乱状况让人看到了MP3行业的影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200多个品牌贴身肉搏。   我国拥有近3亿的英语学习者,而且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迅速增长,由此带来的ELP市场潜力将不低于100亿元;而另一方面,则是整个行业OEM现象严重,关于“英语电子学习产品是否是高科技产品?”的质疑声不断,随着越来越多的ELP产品逐渐嫁接出MP3、MP4功能,数码行业中快速拷贝、快速退出的“恶习”必然会在ELP行业重演。   谁坏了ELP的名声   外界对英语电子学习产品存在相当程度的误解。在英语掌上电脑出现以前,电子词典、复读机等传统英语电子学习产品只具备单词查询、复读等单一功能,“低技术含量”的印象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作为电子词典、复读机升级换代产品的英语掌上电脑更似乎在娘胎里就被烙上了“技术含量低”的烙印。   同时,大规模厂商的抢滩更让消费者感觉到玩ELP并不难。其实,英语掌上电脑是集硬件设计、软件开发、资料处理等多种技术于一身,并全面整合电子辞典、复读机、MP3等多种功能的英语学习工具。但真正在技术上有真功夫的又有几家呢?2002年,曾铸造商务通神话的恒基伟业亮出了“记易宝”,推出时号称采用了“DEMC曲线”动态精确记忆法理论,测算出消费者的记忆能力和记忆水平,但时至今日,“记易宝”几乎灰飞湮灭。不同品牌都在竭力研究学英语的一套科学方法,为此,好记星也提出了“五维立体记忆法”,试图通过调动学习者眼、耳、口、手、脑来实现“听、说、读、译”的全方位练习。   现在,ELP行业的名声已经被一些厂商给败坏了,好记星方面自报家丑:英语掌上电脑存在“硬件设计、软件开发、产品测试、资料处理”四大技术门槛,是进入ELP领域的行业壁垒。但这是正规的玩法,而一些杂牌军根本不按规矩出牌。   杂牌产品四成不合格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一些学习机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深圳、东莞、中山等4个城市20家企业生产的20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仅60%。作为电子学习类产品主要生产基地的广东,“帅旗”、“北大易通”、“小博士”和“好孩子”等几个本地品牌,都被国家质检总局亮了“红牌”。   有专家表示,仅数码学习机领域,目前国内就已出现了超过200个品牌。许多厂商为了抢占市场而不顾产品质量。因此,“目前整个学习机市场鱼龙混杂,面临着严重的社会信誉危机”。一旦这种社会信用危机爆发,将摧毁这个行业,消费者就再也不会为ELP掏钱包了。   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已经影响到了消费者的信心。每家都宣传自己技术含量高,消费者根本就无法选择。一些消费者购买产品以后,三番五次地维修,最终信心丧失。   谁也不希望刚刚兴起的ELP产业“壮志未酬身先死”。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捆绑进英语学习功能,整个市场已经难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英语学习机市场与数码类产品相互间的渗透已经很明显,MP3行业集体衰退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英语学习机会若再不自救,很可能会踏上这条不归路。
     相关链接
    ·戴尔PC预装搜索工具 被指为间谍软件
    ·微软MSN将推出购物门户网站 1 1将等于3
    ·尼康数码相机消费者遭遇天价维修
    ·惠普员工窃取30万美元设备 eBay上销赃
    ·Google遭版权问题 美网站诉其非法显示图
    ·惠普数码相机将退出亚太,产品开始下架
    ·微软每年将邀请黑客对话 共同找出漏洞
    ·微软下一代OS新名招两家非盈利组织抗议
    ·CEO换角,诺基亚读懂信号了吗?
    ·美督促中加强专利权保护 称其损失惨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