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传统商用软件销售模式将瓦解 微软被迫变阵
2009-05-05
2005-11-18 9:26:00 文/啸风 出处:赛迪网   11月18日外电报道,随着软件产业的不断整合与扩展,传统的商用软件产品正面临着销售模式的危机,无论是一次付费的模式还是使用许可授权模式,都难以满足消费者及大型商业用户的最新需求。   微软一名高层最近承认,由广告服务支撑的基于网络的软件服务对于微软已有的软件销售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另据微软内部的资料证实,用户在软件产品支出方面变得越来越犹豫不决。   近年来,商务软件市场经历了一系列的整合与改变,比如仁科与Siebel Systems等商务软件厂商均被收购,其中还有部分厂商离开了商务软件行业。几乎所有的大型软件开发商都承认,出售新的软件许可变得越来越难,甲骨文、SAP及其它大多开发商的主要业务都转向了销售软件维护服务。商务软件厂商不得不重新考虑销售模式,开放源软件、由广告支撑的软件及网络服务器提供软件等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这一切对于传统的一次性购买软件产品的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开放源软件越来越受欢迎,特别在数据库按理和服务器软件方面更是如此,因此微软、甲骨文等巨头不得不对其战略做出调整,也开始提供一些低价甚至免费的软件产品。此外,Salesforce.com等厂商他指出了网络服务器应用服务,用户可根据网络软件应用按月交费,而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大量费用用于购买传统软件,微软与SAP等巨头也开始尝试这一新的应用服务模式。    业界分析人士及公司高层表示,上述变化对软件的销售模式带来了剧烈的变化,厂商再按每个储满代码的CD向用户收费,而是通过网络提供应用服务,并采取新的许可授权模式。   迫于市场形势的变化,微软最近也采取了一系列新举动,比尔-盖茨表示,向在线服务的转移是一次“海量”变化,与十年前微软进入网络业具有同等的效应。   在微软的新战略中,首先是力推LIVE计划。11月初,微软高调宣传自己的Windows Live和Office Live的双LIVE计划。Windows Live集成了许多MSN已提供的服务内容,面向消费者,靠在线广告盈利;而Office Live的目标是小企业,提供免费及付费服务。尽管这只是微软转型战略的初步计划,但对于长期靠授权费用盈利的微软而言却是一个重要的变化,竞争对手的挑战迫使微软不得不改变   微软的市场研究人员还认为,微软的拳头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也应该推出由网络广告支持的免费版本,研究人员在一份报告中宣称,假如这个计划能进行的话,微软每年能从每个用户赚取到9美元的收益。   有分析家认为,推出由网络广告支持的免费电脑桌面软件的概念非常具有使用性,但也充满着很高的危险性。因为,并不是很多电脑用户喜欢在他们的电脑平台上存在广告。   与此同时,搜索巨头Google也在广告支持的网络应用产品上大作文章,尽管Google目前的应用只限于电子邮件、图片共享及一些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产品,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势头将继续延续下去。   有分析人士指出,传统的企业软件商务模式已经破裂,因为用于开发新用户群体所花费的营销及广告费用使得成本进一步膨胀,而商业用户却面临更多的选择,它们越来越不愿承担这笔巨额的费用。
     相关链接
    ·戴尔PC预装搜索工具 被指为间谍软件
    ·微软MSN将推出购物门户网站 1 1将等于3
    ·尼康数码相机消费者遭遇天价维修
    ·惠普员工窃取30万美元设备 eBay上销赃
    ·Google遭版权问题 美网站诉其非法显示图
    ·惠普数码相机将退出亚太,产品开始下架
    ·微软每年将邀请黑客对话 共同找出漏洞
    ·微软下一代OS新名招两家非盈利组织抗议
    ·CEO换角,诺基亚读懂信号了吗?
    ·美督促中加强专利权保护 称其损失惨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