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国产平板电视弃利抢市 未来隐忧重重
2009-05-05
2005-12-28 10:10:00 文/梁振鹏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一直以来,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国内企业最简单的竞争手段就是降价。自然,这种低价竞争直接为国产品牌抢来了不错的市场地位。但这种获得往往要以低利润,甚至牺牲利润为代价。值得担忧的是,一旦长期高利润竞争的国外品牌开始价格打压,国内品牌厂商将如何面对?   国内平板电视(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市场上,国内外品牌军团正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国产品牌弃利抢市;外资品牌则暴利依然。   据国家信息中心“2005年度平板彩电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相关数据,今年液晶、等离子电视销售量达190万台,占彩电整体市场的16.70%,同比增长375%,成为家电零售市场的第一亮点。   此外,根据重点城市的调查数据,液晶电视国产品牌平均零售价为8750元/台,外资品牌为13709元/台;等离子国产品牌平均零售价为14759元/台,外资品牌为22946元/台。国产品牌的平均零售价均明显低于外资品牌。   一直以来,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国内企业最简单的竞争手段就是降价。自然,这种低价竞争直接为国产品牌抢来了不错的市场地位。   国家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国产品牌中的康佳、创维、TCL、海信、厦华、长虹占据了国内市场前6把交椅,算是在洋品牌面前出尽风头。其中,国产品牌液晶电视销售量市场占有率74.30%,等离子 45.25%。   而从销售额市场占有率来看,国产品牌液晶、等离子电视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5.07%和35.68%。这就意味着,外资品牌在销量相同的情况下,销售利润要普遍高于国产品牌——国产品牌则是在低利润,甚至牺牲利润的前提下换取市场份额。   由于平板电视面板完全受制于日本、韩国等地区的上游制造企业,国内平板电视机企业已沦落为全球彩电产业链上的“下游加工组装厂”。而对于只会打价格战抢市、不具备上游核心技术的国产品牌来说,根本找不到提升销售利润的良策。   日前,夏新电子(600057. S H)、T C L 集团(0 0 0 1 0 0 .S Z)等国内平板电视厂家相继发布预亏公告,预计公司今年全年度净利润将出现亏损。平板电视上游屏幕厂家、经销渠道费用支出、外资品牌价格打压和消费心理变化的多重压力下,国产品牌利润继续大幅度下滑几乎成为必然,明年将成为考验平板电视国产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的关键年份。   另一方面,与国产品牌相比,尽管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外资产品在国内零售市场仍然保持着高额利润。白皮书称,外资品牌在国内的平均零售价不仅高于国产品牌,也高于国际市场均价。其中,外资品牌均价高于国产品牌4959元,高于国际市场均价3870元;等离子电视产品均价高于国产品牌8187元,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156元。   这种情况下,一旦外资产品开始“价格打压”,国产品牌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而现在,这种迹象已经开始显现。   今年11月开始,部分外资品牌开始有计划地介入重点销售尺寸产品的价格竞争,降价幅度明显。11月底,先是索尼宣布在其今年新推出的BRAVIA系列液晶电视中,5款产品同时降价2000元,一款26英寸的液晶电视甚至跌破了1万元;随后,三星也将与同尺寸4款液晶电视下调至与索尼相同的价格;日前,夏普又将新推出的6款液晶电视产品大幅降价,平均降低4000元左右。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