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重庆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重庆首批赴台自由行游客预计5月7日出发
2012-05-08

  重庆已成为国家旅游局正式开放的第二批赴台个人游城市,即日起,市民可就近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个人旅游签注,最快在28日向旅行社申请办理《个人旅游观光入台证》。

  昨日,市旅游局和市公安局、市台办、旅行社等多个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赴台旅游流程、手续、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解读。

  首批个人游下月7日出发

  据了解,重庆市首批赴台自由行游客预计5月7日出发,具体人数还不好预测。不过,据有关部门透露,从2008年开通台湾团体游的情况看,市民对赴台旅游热情非常高,去年组团1437个,同比上涨27.8%,占全市出境总人数的36.4%,是重庆市居民出境的第一目的地。

  2008年重庆开通直飞台湾的航班,最初每个星期只有两班,参与的航空公司也屈指可数。现在,重庆直飞台湾的航班每周已达17个班次,落地有台北、台中和高雄三地,随着重庆赴台个人游的开通,年底每周直飞台湾的班次将增至20个。

  5家旅行社代办入台证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通知,重庆赴台个人游的手续办理仍将参照北京、上海、厦门三个第一批开放赴台个人游城市的相关规定。

  游客办理赴台个人游手续分为两个步骤:

  申请者需要有重庆市正式户籍,需本人先前往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个人旅游签注。

  办好一证一签后,才可以委托重庆市5家具有赴台游组团资格的旅行社代办《个人旅游观光入台证》。这5家旅行社分别是重庆新海外、重庆中旅、长江国旅、新亚国旅和新世纪国旅。

  需提醒的是,入台证有效期为6个月,只能使用一次。若半年内再次赴台,需要重新申请。

  一证一签可就近申请办理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卢政介绍,市民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不必到户籍所在地办理,只要是户口所在地为重庆市,无论主城区还是区县,都可以就近办理。

  也就是说,重庆市居民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工作地、暂住地等申请办理,如户籍所在地在荣昌县,但是该市民在渝中区上班,只要提供单位证明,就可以持身份证、户口簿等到渝中区公安局申办。

  最好提前15个工作日申请

  赴台个人游共需办理“两证一签”,即台湾通行证+台湾个人旅游签注+入台证,涉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局,以及旅行社向台湾有关部门申请的入台证等,最快也要在10个工作日才能办下来。因此,建议游客提前15个工作日申请。

  个人游还有这些要求

  需证明

  财力门槛可三选一

  20周岁以上人员,需要提供5万元以上存款证明原件、年薪12.5万元以上税后收入证明、信用卡金卡彩色扫描件,可以三选一。如果同一户口本上的直系亲属或夫妻同时申请,只需要提供一份财力证明。

  18周岁以上学生,需要提供学生证彩色扫描件,或在校证明原件。其中,未满20周岁学生另需提供父母一方同意书,如不与父母在同一户口本上,另需提供父母户口本复印件,出生证明彩色扫描件或亲属关系公证书原件。

  18周岁以下人员,须与直系亲属一起申请,需提供出生证明彩色复印件,学生证彩色扫描件或在校证明原件。如与同时申请的直系亲属不在同一户口本上,另需提供亲属关系公证书原件。

  有计划

  行程安排提前递交

  要办理个人游入台证,还需递交旅游计划,包括往返程时间、航班时间、酒店地址和住宿安排、游览行程等详细的安排情况。游客出入境时间和游览安排,必须严格按照行程。

  相对团队游来说,个人游还要填紧急情况下的联络人,由在大陆年满20周岁的亲属或代办有关手续的组团社负责人担任。

  要守时

  滞留期不能超15天

  赴台旅游要特别注意两个时间节点,如果忽略,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第一个时间节点是办理好的《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有效期为5年,但签注有效期却只有6个月,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即使没有入台,也要重新申请。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在台湾停留的时间,从入境台湾的第二天算起,滞留期限为15天,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却没离境,轻则警告、处罚,重则遣返,特别严重的,市公安局将禁止其三年内出境。

  个人游消费高于团队游

  这些招数教你少花冤枉钱

  赴台个人游,让市民多了自由度。不过,同等次的机票和住宿,消费要高于团队游。在路线设置、预订酒店和机票、饮食方面也会多些烦恼。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专访了携程旅游业务部副总经理何勇,让他为准备赴台个人游的市民支支招。

  线路 8天游领略宝岛风光

  根据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大陆游客在台湾的自由行时间为6天和8天游,大多选择三条经典线路。

  6天游:高雄+台北两地,高雄进,台北出,简单领略台湾风光。

  8天游:台北+澎湖+阿里山+日月潭+高雄一线,能够领略大部分台湾风光,还有机会品尝到台湾美食。此外,8天的台湾环岛游游览面更大,比较受自由行游客的欢迎。

  机票 中转或错峰最划算

  机票是赴台旅游消费的“大头”,将占游客消费总额的六成以上。但是,如果你购买中转机票或错峰出行,就要划算得多。

  如五一期间,重庆直飞台北的机票价约合4020元人民币(往返),而通过香港中转的票价在245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是错峰出游高峰,还可低20%以上。

  酒店也是旅游消费主力,如台湾的香格里拉酒店标间,一晚房价是2500元人民币,快捷酒店一晚也要700元左右人民币。

  另外,从高雄的左营站出发坐高铁到台北,要1415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315元。在旅游景点小吃店,一小盘臭豆腐要30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6.7元。

  景点 故宫101大楼最该去

  台湾名胜众多,因时间所限不可能都看得到,但还是有一些不得不去的必游地。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荤一素两例“名菜”和一个“锅”:一为玉雕小白菜,一为石做五花肉,锅是西周毛公鼎,惟妙惟肖。登上台北101大楼楼顶,则可感受直冲云霄的豪迈。

  如果有足够时间,还可以搭乘台北捷运(地铁),体验一下宝岛同胞的真实生活。晚上,则可在西门町等地去享浪漫、品尝酸甜可口的柠檬爱玉,或辛辣过瘾的麻辣凉面,或人气火爆的蚵仔煎等。

  此外,台北还有亚洲最大的名品折扣商场———义大世界奥特莱斯,这里还有一个大型主题乐园,数个度假式酒店与之配套,因此成为台湾本地人最爱的度假胜地之一。

  本组稿件由 重庆晚报记者 陈寒星 实习生 刘思绮 采写

  在台消费可刷银联卡

  在台湾旅游不必携带现金,不安全,也不方便。昨日,中国银联有关人士表示,中国银联已与台湾地区“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不仅在商场、便利店、景区可使用银联卡消费,而且将来在台湾乘坐出租车也可以使用银联卡。

  入境:每人限带200支香烟及1瓶酒;购买超过人民币5000元的摄像机、照相机、手提电脑、手表、手机、通讯设备等其他应税物品,须交海关税;禁止携带淫秽、反动的书刊及音像制品入境;禁止携带枪支、弹药、毒品。

  货币:新台币的纸钞面值分为2000元、1000元、500元、200元、100元。硬币为50元、20元、10元、5元、1元。如携带人民币,在到达台湾当地机场后,有专门柜台兑换,目前的汇率是1元人民币兑4.7708元新台币。

  退税:台湾的货品税与营收税已包含在定价中,不另加收。部分大型百货商店、品牌专卖店提供5%退税。要求同一天同家商店内购买满新台币3000元以上,持有效证件,正确填写退税单,保留收银条或发票以及未使用的退税物品,在离境日于机场退税柜台办理退税手续。

  通讯:大陆手机可直接在台湾使用,但出行前要开通国际漫游业务。中国移动:在台湾拨打台湾本地0.99元/分钟,拨打大陆1.99元/分钟,被叫1.99元/分钟,发短信0.39元/条,GPRS流量0.01元/KB。中国联通:在台湾拨打台湾本地0.86元/分钟,拨打大陆1.86元/分钟,被叫0.86元/分钟,发短信至大陆地区0.36元/条,GPRS流量0.01元/KB。

  电压与插座:台湾使用的是两脚扁头插座,和中国大陆无异,可以直接使用。不过台湾电压是110V,部分电器需要准备变压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相关链接
·重庆统战部长:民营企业家要重振士气
·重庆每年拟投入20亿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健康女子刷残疾卡被发现后咬破司机手指(图)
·重庆微政务扩容新增31个官博入驻新浪发布厅
·重庆1辆政府公用车坠崖致1死1伤
·重庆年内或实施校服地方标准 款式颜色学校自定
·医院开10支针药暗中仅用2支 记者采访遭驱赶
·女子与有家室男子分手后被广发裸照
·小学生被老师打耳光当晚吐白沫送医 1周后死亡
·男童玩具枪走火打中父亲致其翻车(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亲稳舆论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国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