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重庆网5月8日电 据重庆日报报道昨日下午,市长王鸿举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新校区调研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西南政法大学一定要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重庆实现“314”总体部署的新要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强化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推进学校各项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争创全国一流高校。
走进新校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崭新校园呈现在大家面前。王鸿举参观了校园内“中国———东盟法律文化园”和学校展览馆,大家对学校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赞赏有加。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最早的培养政法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0多万人。
在听取学校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后,王鸿举对该校近年来的迅速发展给予了肯定。他说,西南政法大学历史悠久,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已成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声誉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当前,重庆肩负着实现“314”总体部署的重要使命,这一方面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大力提升重庆的软实力。希望西南政法大学狠抓内涵式发展,强化优势和特色,顺应重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潮流,进一步加强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力争进入教育部“211工程”建设院校行列,争取尽早设立“中国———东盟国际法学院”,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无论是国家进步,还是个人成功,都必须要依靠知识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学子,都应当刻苦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王鸿举颇为忧虑地说,现在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十年寒窗,发奋苦读,一旦进入大学,就认为大功告成了,勤奋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下子就松弛下来,这对青年成才极为不利,白白浪费大好光阴。他希望西南政法大学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鼓励学子珍惜校园时光,博览群书,不断增加本领。同时,要着眼于创新型社会,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激励学生们勇于创新,成为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