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麦克风,“可乐瓶”依旧动情地为前来捧场的市民歌唱,脚边的帽子里,是大家对他的“支持”。 魏志阳 林云龙 摄
刘太平的卡拉OK摊,依旧有来“放歌”的市民,但明显人少了许多。 魏志阳 林云龙 摄
浙江在线05月03日讯
晚上7点开始,杭州城东公园一个露天卡拉OK摊成了大伯大妈、宾馆经理、捡可乐瓶的小伙子的快乐舞台,不少周围的居民也成了小舞台的忠实观众(4月29日《街头版“我爱记歌词”,可热闹了》曾做详细报道)。而这个卡拉OK摊,这两天却上演了一出大戏:拾荒人、卡拉OK摊上挺有明星相的崔仁光的“粉丝”,和小摊老板刘太平的“铁杆”掐起了架,一出“逼宫”唱完,和睦的小团体也分裂成了相隔不到5米的两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崔仁光很有大牌的样 “崔粉”成了经纪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掐架的中心人物是拾荒者崔仁光,挺他的“粉丝”叫他“可乐瓶”,另一派人叫他“垃圾佬”。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新圈子,在圈子中间他拿着可乐瓶充做麦克风,边唱边跳,脚边放着一顶帽子,不少人往里面放钱,粗粗一数超过了五十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和崔仁光的对话,就好像采访真大牌,他一直乐呵呵地朝你笑,但是要问实质性问题,绝对没答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你在摊上唱得挺好的,怎么自立门户了?”记者打趣崔仁光。他带着东北腔回答:“我觉得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问大家呗。”于是面对面的采访,变成了“粉丝”的集体访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位站在外三圈的中年“崔粉”,很激动地描述了崔仁光第一次登台,“小伙子当时背了大麻袋上台的,里面是可乐瓶,他表情很丰富的。”他越过三层人群拍拍崔仁光的肩膀,继续说:“唱好了大家都‘啪啪’拍手。我冲上去给他5元钱。后来大家都给了。” tujian.org
“‘可乐瓶’自己会伴奏的。就像《西游记》的片头,‘咚咚咚咚’的声音。”一位粉丝模仿起了崔仁光的唱腔。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也有人帮崔仁光诉起了苦:“他一个月前从上海流浪过来的,身份证丢了,找不到工作,睡在桥洞底下,很可怜的。你们报社能不能推荐他上节目?比如星光大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崔粉”的支持还表现在把家里的旧报纸废铁都给了“可乐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记者给崔仁光拍照时,一位男子问:“拍照给不给钱?”见记者摇头。他立刻跳了起来说:“不给钱,凭什么让你们拍照。”俨然成了崔仁光的经纪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唱戏的收入比搭台的好 双方的“粉丝”吵翻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都是为了钱。”一位在遛狗的老伯,本着中立的原则对记者讲述了整个来龙去脉,他说:“拣垃圾的小伙子是这里的大明星,每次唱完歌,好多人冲上去,不是送花,是送人民币,5元50元往他口袋里塞。”老伯说,刚开始的时候,拣垃圾的小伙会把钱分给刘太平,“但后来就不分钱了。帮刘太平的人觉得不公平,两边经常要吵架的。”老师傅说,最严重的时候大家歌都不要听了,就围在一起吵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唱戏的收入比搭台的好太多,一直很维护刘太平的周美英阿姨激动地说:“刘太平这点设备不便宜,一个音响修修要四百多,搬来搬去都是功夫,折腾一天赚不到50元。为什么借着这场地,唱唱歌就拿那么多钱?”她的提议是:两个一弹一唱合作,有钱就平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是拣垃圾的不肯,要独吞。”她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太平有些黯然有些不服:我干脆也卖唱得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对于刘太平的支持者提出收入均分的提议,“崔粉”们很不以为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可乐瓶’人很老实的,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多人支持他、给他钱。这个钱就是支持他的。”铁杆粉丝韩阿姨说。 tujian.org
一位老先生反问:“为什么该给摊主提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刘太平说起这事也觉得委屈:“这事不是我起的头。他来唱了几次没给钱。”他说:“有一次我追上去要钱,但是围观的人全是他的粉丝,都说已经给了,还有人讽刺我气量小。”刘太平觉得,自己是小本经营,2元钱对于崔仁光是十几个可乐瓶,可对他也是辛苦钱,怎么就没有人体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最后,刘太平问记者:“我要是白天在西湖边去摆个摊卖唱,你看行不行?我自己唱得好多了,收入肯定比他高。” tujian.org
面对“可乐瓶”的“高收入”,他还是羡慕的。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