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浙江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韩国66岁老人周游56个国家捡了57年垃圾
2009-07-23
柳监永弯下身子,将地上一堆摔碎的蛋壳捡到垃圾袋里 柳监永捡了一阵垃圾后,擦拭了一下脑门的汗水

   浙江在线04月29日讯 凌晨4点,一位66岁的老人走出宁波大学留学生公寓。他戴上手套,拿着专业的清洁钳和塑料袋,开始在公寓附近捡垃圾。路边的一张废纸,弯腰钳起,装进袋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柳监永的一天已经开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柳监永是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年纪最大的留学生,来自韩国,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57年前,9岁的他第一次在韩国自家附近捡拾垃圾,从此一生都保持了这一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曾周游了56个国家,来中国后,又走过了35个城市,所到之处,只要长住,他都会坚持捡垃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年半前,银行经理柳监永退休后来到宁波大学,当起了“老学生”,走路会靠边,见到同学要鞠躬,看到老师会问好,还爱上了写诗。而最特别的是,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都会带着专业的清洁工具,在学校周边捡拾垃圾,从未间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7年过去了,他的父母和妻子相继离开人世,没有孩子,他一年两次回国看望自己唯一的亲人———哥哥,岁月流逝,陪伴柳监永的只有6本自创诗集,始终没有改变的是捡拾垃圾的习惯,他独自一人默默坚持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前天,记者跟随捡垃圾的柳监永走过他每天必走的一段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宁波大学14:00 tujian.org

  问:柳监永在哪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答:“留学生公寓3楼!”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张杯盖大小的圆形卡片,一面印着普通的证件照,背面是用中、英、日、韩4种语言写下的信息:环保志愿者宁波大学留学生柳监永。前天,记者拿着这张简单而又别致的名片走进宁波大学。“哪里可以找到柳监永?”从学校的门卫到校园内任何一个走过的学生,所有人都会指向留学生公寓方向,“3楼!”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路向留学生公寓走去,才到宁大东门附近。隐约看见一个背着双肩书包的老人正捡着地上的垃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宁大东门14:30 tujian.org

  问:57年前,你为什么要捡拾垃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答:“希望环境干净卫生”

tujian.org

  戴着手套,一手提着塑料袋,一手拿着垃圾钳,废纸、竹签、枯叶……钳起,再装进袋子。抬起头,半白发丝,一副老花眼镜,这就是柳监永。听记者说明来意后,柳监永脱下手套,用胳膊蹭了一下额头,一口比较流利的普通话: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7年前,我9岁,生活在距离首尔1小时车程的农村,村子周围垃圾很多。从那时起,我每天在村周围捡垃圾,想这样做能不能让韩国变干净?可是,当我30多岁出国旅游,到了欧洲、美洲、亚洲,所到之处却也满眼垃圾,之前的浪漫印象全都没有了。那一刻,我才明白,垃圾污染并不是只有在韩国才有,这是一个全球的问题。所以,我又多了一个身份:环保志愿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留学生公寓15:00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为什么选择在宁波留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答:“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是缘分”

tujian.org

  “我妻子在1998年去世了,我们没有子女,退休后我想到留学,于是卖掉了房子。来宁波前,我在俄罗斯留学3年。在那里,我还是每天捡拾垃圾。”在约七八个平方米的留学生公寓里,柳监永讲述了他和宁波的一段奇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2年我第一次去香港,是为了买汉语教材,尝试写诗的想法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在宾馆认识了第一个中国朋友阿明(化名),他就是宁波人,我们交换了名片。后来回到韩国才发现我买的汉语教材都是广东话版本。当时我只知道宁波在上海的旁边,带着阿明的名片我就去了上海。从虹桥机场转车去火车站,乘火车来到宁波,找到阿明。看着宁波的海景,我就喜欢上这里了。所以在俄罗斯完成学业,我就报名来宁大读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柳监永拿出6本自己创作的诗集,朗读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爱》:“我爱宁大因为学,也爱公寓因为住。多爱宁波很喜欢,所以阿拉宁波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宁大校园16:00

tujian.org

  问:为什么要坚持捡垃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答:“这是我的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在宁大的校园,清洁工、保安都会轻唤一声:“柳先生!”双手抱臂,柳监永有着自己的想法:有一些人嘲笑我,在哪个国家都一样。但是他们并没有阻止过我。清洁工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的,时间久了,捡拾垃圾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如果有一天我没有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心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塑料袋集中起来放在墙角,从教室里捡到的铅笔头被装上了笔套……这些都是他捡拾垃圾时挑出来的。“像我这样的人,你们会说我‘小气’。但是花钱应该节约再节约,资源应该循环更循环。”在即将走出房间时,记者在书柜上发现了22册汉语词典,上面画满了铅笔头留下的记号。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宁大10号楼17: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一个人坚持了57年,孤独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答:……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从学习汉语以来,每到一个城市,每当有一些感触,柳监永就用短诗来记录自己的心情。一本取名《梦想》的自创诗集,记录着他捡拾垃圾的点滴。翻开第一页,是《志愿者垃圾捡拾课》———这是柳监永每天捡拾垃圾的时间和线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距离上课还有半小时,柳监永提前来到10号教学楼,“一个人坚持了57年,孤独吗?”在教室里走上一圈,柳监永没有正面回答问题:“原本教室里也有垃圾的,我的行为感染了同学,现在他们已经不再随手乱丢了。”说着,他又抓起了黑板擦。告别之后,记者在教学楼碰到了柳监永的同班同学,他们告诉记者,提前半小时到教室,是柳监永进校时就养成的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手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寂寞的老人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没有人要求主动加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弹着电子琴,柳监永给记者唱了一首韩国歌谣《小白船》。狭小的空间,夕阳洒在身后映出一圈光晕,回眸的一笑突然觉得这个来自异国的老人有些寂寞。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过56个国家,在韩国、俄罗斯和中国,他长住过的3个国家,一个人捡拾垃圾57年了,却从未有人要求主动加入。 tujian.org

  如今,柳监永已经两次延长了签证的时间,明年3月,他就要离开宁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领取“双色球”515万奖金的居然不是中奖者
    ·电动遮牌牌照架 高速公路上变“魔术”
    ·几十万分之一的稀有血找到了 宝宝有救了!
    ·这个小偷专偷老宅 这六扇门曾有人开价每扇1
    ·杭州医院发热门诊量攀升 感冒发热不能轻视
    ·浙江大学生就业成功率低 猫鼠博弈越来越严
    ·六年级学生的妈妈来送裤子 上课想便便憋出
    ·一个月身价又飙升了20% 小沈阳要来杭州演了
    ·自主品牌车全国占有率重夺第一 在浙江市场
    ·与1.6排量抢市场 大排量纷纷贴补购置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