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东航集团与云南省政府在昆明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促使东航股份和云南省国资委共同出资,以东航云南分公司为主体,组建新的合资公司。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东航来说,此次重组是“东新恋”破碎之后,又一次重量级的资产合作项目。而对中国民航业来说,人们普遍认为,此次重组将拉开中国民航新一轮的并购大幕。国内航空公司即将走上“二次创业”,而怎样的重组模式能带来双赢局面,更好地规避风险,成为业内外讨论的焦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云南航被看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说过:“每个成功的市场经济,都是建立在市场和政府的平衡关系之上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新云南航的诞生可谓是双方皆大欢喜的产物,因为对于山区覆盖面积超过94%的云南省来说,政府和航空企业联动带来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对航空运输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专家表示,在云南修一条高速公路,5公里半的建设费用就相当于建设一个支线机场。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近年来云南的航空业发展进步神速,支线网络建设远远超越其他省份,在云南的一些边远城市如丽江等地,航空先行的作用十分突出,发达的航空网络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前,云南已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航空大省向航空强省的转变。而这一目标恰恰与东航在云南地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不谋而合。今年初,东航新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东航要走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的发展道路,其中一个战略重点就是把上海打造成复合枢纽,把昆明、西安打造成为区域枢纽。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合资公司成立后,云南省政府的服务、支持、引导和推动作用会更加突出,新的云南航空将在政策支持、机场合作、基地项目建设、抗风险能力增强等方面获得很大的资源优势。与此同时,东航也将继续加大对云南航空市场运力、人力等资源的投放力度,在相关政策和措施上给予合资公司优先扶持。更重要的是,东航由此摆脱了前次重组所带来的企业文化上的隔阂,可以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建设上海航空枢纽网络。目前双方已就新云南航空的基本发展方向达成共识,即建设区域枢纽网络主导型航空公司,成为东航在西南地区的强力支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将昆明即将启用的新机场打造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 tujian.org
有趣的是,相对于过去东航集团的历次重组,此次东航与云南省的合作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此次合作体现了双方的意愿,是一份建立在“你情我愿”基础上的重组计划,是双方共同追求利益最大化、资源最优化的产物,而这种合作理念被认为是中国民航“二次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航重组三大目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2008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航空公司间的并购与重组始终不断,包括汉莎航空公司并购布鲁塞尔航空公司、法荷航空集团并购意大利航空公司、美国达美航空公司并购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等。在这些案例中,哪些经验可供国内民航业借鉴呢? tujian.org
专家表示,强强联合,获取规模效应,是选择重组的第一目的。比如2008年10月,美国第三大航空公司达美航空与美国第五大航空公司美国西北航空正式宣布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新美达航空。合并后的公司将能创造350亿美元的年收益,运营将近800架飞机的机群,在全世界范围雇佣约75000名员工。两家公司的高管也都表示,这桩合并案能够帮助公司消减成本,增强全球竞争力,度过当前的经济危机。事实上,合并前两家公司直达航班很少有重复航线。合并之后,新美达航空不但能够很快扩大市场份额与运营规模,而且能够很灵活地进行市场选择与运力安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强并弱,完善市场布局,也是世界航空业重组潮流的“主旋律”。2008年9月15日,汉莎航空宣布以6500万欧元取得布鲁塞尔航空母公司45%的股份,并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对布鲁塞尔航空公司的全资收购。作为欧洲第二大航空公司,汉莎航空此前已成功收购瑞士国际航空。此次收购完成后,布鲁塞尔航空在保持独立运营的同时,将接受汉莎统一的业务目标与战略指引甚至财务支援。亚太航空中心对汉莎的收购作了如下评述:“布鲁塞尔是明显的始发地与目的地机场,是服务于持续扩张中的欧盟门户,还是北约的总部所在,将使汉莎的影响力大为提升,还会为它带来高利润的航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很多航空公司选择跨国并购,以收获意外资源。2007年12月,德国最大的航空公司汉莎航空公司宣布,斥资3亿美元购得美国捷蓝航空公司19%的股份。按照捷蓝航空与汉莎航空签订的协定,汉莎航空将在捷蓝董事会中拥有一个席位。这是欧洲航空公司对美国航空公司首次点对点的重大投资。尽管汉莎公司首席财务官格姆科认为,“入股捷蓝航空后将给汉莎的北美合作伙伴,包括加拿大航空和美国联合航空带来好处,不仅能够形成互补,而且只有大约2%的航线重叠”,但是,还是有专业分析人士认为,汉莎航空从业务层面上并没有收购捷蓝的必要性。汉莎收购捷蓝最大的回报并不是通过星空联盟成员所带来的“利益均沾”,而是通过持股捷蓝直接获取美国本土的更多航权,即实现“天空开放”的目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表示,不管是何种模式的重组或并购,关键是看能否通过合作达到获取规模效应,完善市场布局,收获意外资源这三大目的,否则重组就会沦为一段不幸的“婚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慎重对待民航并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根据世界航空公司并购重组的经验,成功的重组,除了要获得相关国家或地区法律上的许可外,还存在着两个关键的问题。 tujian.org
一方面并购中的主导方应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既包含财务上较强的抗风险与盈利的能力,也包含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被并购者要具有较强的变革要求,因为被并购者变革需求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企业间重组之后文化整合的成败。准确地说,企业的并购重组,不但要考虑企业的战略意愿与变革需求,还要考虑重组后的文化融合与资源整合效率。就这一点而言,中国民航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所经历的大规模重组,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少遗憾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新一轮的并购热潮,中国航空业有必要慎重从事,避免遗憾的再次发生:首先,“拉郎配式”的并购重组应该尽量减少。民航重组应该充分考虑到国家航空运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这一目标出发谋划全局。一位民航内部人士曾经表示,航空公司合并不是“过家家”,合并重组也是有成本的,这样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目前,国内几大航空公司都是上市公司,且上市地点并不相同,重组任何2家甚至3家,如何处理上市公司的遗留问题将令人头痛。另外,三大航空集团分别加入了不同的全球航空联盟,如果整合,三大联盟如何协调也将成为问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过多的“非战略式”并购重组也不利于航空产业发展。一个并购对象,其资源与能力再好,如果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不相符,其结果必然是“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