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小说《丰收成灾》、《好大一对羊》里一样,本来是一件好事,后来却变成了一件不尽人意的事情,西山区交通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乡村公路的建设中,充分注重生态,环保,以人为本理念,把几条乡村公路修得跟城里街道一样漂亮,当名气远播时,前来参观者一起接一起,局长吴永芳昨天(12)在引领一外省团队过来参观时就戏称自己“像个导游”。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条示范路成为了样板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山区交通局在道路经费有限情况下,为了减少投入,还要修好新农村公路,除了在团结镇拉沙的明和路等道路的设计上,采取非对称,沥青铺路改成10至15厘米厚混凝土铺路等设计外,以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还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旧轮胎,铁皮桶,修路挖得石头等变废为宝,经过美化加工,拿来当作交通标识和安保设施的材料,加上路边恢复生态环境,这样使得明和路,乐律武路,浑团路等几条乡村公路不仅修得像高速路面,而且把公路美化得像一道道景观,乐律武路、明和路这两条公路还分别被评为省生态科技示范路及省安保示范路,成了受人关注,前来取经的样板路;局长吴永芳也因此被评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典型,其事迹材料被送往了省相关部门。(见本报5月11日《西山区公路景观惹人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参观团人员一路上饶有兴趣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山东省微山县,泰安市,菏泽市牡丹区等数十个县(市、区)的46名交通局长和公路局长在济南市参加培训班慕名来昆明市西山区参观乡村公路建设。西山区的示范路让远道而来的局长们下飞机顾不上休息,简单吃过午饭就直奔参观地。两辆高快客车载着参观人群行驶在明和路和乐武律两条示范乡村路上,路上新鲜的设计,特色的防护墩、防护栏,优美的生态景点等,几乎“一步一景”,吸引着这些外省局长们,使车辆行驶一段就停下来,再行驶一段。两条公路共20余公里,车辆慢行了约两个小时,期间局长们兴奋得几次提出步行参观,并一次次地发出称赞声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局长当导游显得有些无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行的客人饶有兴趣地参观,而西山区吴永芳局长等一行人却忙得不亦乐乎,憔悴脸庞上还保持热情笑容。吴永芳接到通知后赶忙驱车到机场迎接,午饭也是跟客人一样简单处理。为赶时间,吴永芳打电话说自己不回办公室了,告诉在家留守的测设处张春林处长等工作人员直接到路口会合。到了参观点,吴永芳从汽车后备箱取出高音喇叭,喇叭就一路上对着嘴巴,他当起了导游一处处进行介绍,只戴副墨镜,来不及找帽子,身穿短裤的他,皮肤晒得黝黑,更像高原上生活的人。每到一处,他讲解,介绍,讲得口干舌燥,水都顾不上喝口。好在吴局长曾经是省交通学校老师,既有理论经验,又有实践经验,虽然没有经过正规导游培训,可当起本行业的导游来算得上轻车熟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处长张春林对记者说,明和路通车将近两年,乐律武路不久前通车,因为成了示范路,被省内外许多地方当成了样板路,前来参观,学习,考察的团队多得记不清有多少了,每个月至少有几起人来,既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有时一次多达上百人,近两年来,接待人数以千计,但都少不了西山区交通局工作人员陪同。记者问:“频繁来人参观,这会不会影响你们本身的工作。”张春林实话实说,他笑着说:“影响会影响一点,但带交通,公路部门参观,这也是工作。”“不光是我们吴局长像个导游,我都成了半个导游了。”张春林显得有些无奈。吴局长也无奈地说:“虽然辛苦了点,但有人参观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吴局长当导游,也从其单位驾驶员口里得以证实,他说:“我都不知道赔局长带客人,在明和路,乐律武路上浏览过多少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周平洋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