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3日,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保护审判庭的4名专业法官和1名书记员全部到位,正式开展工作。玉溪新闻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曾经引起社会轰动的昆明首个环境保护审判庭,成立迄今快半年来,受理数却为“零”,环保公益诉讼犹如一张“画饼”。这一令人吃惊的消息,与成立之初社会的深度关注、各界民众乃至官员的热切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昆明首个环保法庭,为何遭遇“零公益诉讼”的尴尬局面?省高院在破解环保公益诉讼难题方面有何想法,环保审判庭又该如何走出困境?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了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 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个环保法庭遭遇“零”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12月11日,在阳宗海恶性污染事件发生后,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临危受命,在公众和舆论的关注下,成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成为继贵阳、无锡之后的又一个环保法庭。此后,2008年12月18日,玉溪市中院环保法庭也挂牌成立。之后,玉溪市澄江县、通海县法院也相继成立了环保法庭。 tujian.org
当时,业界普遍认为,“公益环保诉讼的大门将向环保组织打开”,“给立法和司法实践都带了个好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明确环保法庭的目标和工作程序,昆明中院与昆明市检察院、昆明市公安局、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建立环境保护执法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设在昆明中院的环保法庭,对涉及环境保护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及执行实行“四合一”的审判执行模式。同时,《意见》还特别提出,要在昆明环保法庭探索两种特殊类型的诉讼,一是环境公益诉讼;二是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诉讼。这两种类型的诉讼都是环境诉讼的热点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最大困难,昆明在《意见》中对环保法庭提出这样的构想和期望,其勇气和雄心可见一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现实与预期反差太大——据昆明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袁学红介绍,昆明环保法庭成立后,至今受理了4件刑事案件,2件行政诉讼案及6件民事案件。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公益诉讼案件,至今没有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分 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是什么挡住了环境司法维权脚步 tujian.org
昆明首个环保法庭,为何遭遇“零公益诉讼”的尴尬局面?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成有分析说,从表面看,是公民的公益诉讼观念薄弱。然而深究下去,却是我国目前的立法空白。而立法空白带来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环保公益诉讼面临庞大的经费和技术瓶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田成有分析说,从表面上看,没有人来打官司,似乎是因为公益诉讼观念淡薄,没有人来“管闲事”。但实际上,问题没有这么简单。相关部门认识不统一,也是公益诉讼“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之一。比如目前最能代表团体的律师协会等,在公益诉讼主体上也存在涉及成本的问题,此外还涉及怎样获得授权的法律障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那么,是什么挡住了群众环境司法维权的脚步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许前飞分析说,群众法律知识缺乏是首要因素。据调查,87%的群众遇到环境纠纷,就知道举报投诉,寄希望于环保部门,却根本不知道还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更加有效地维权。此外,举证难、证据保全难、缺乏污染鉴定评估机构、缺乏统一鉴定标准等原因,也是横在环境维权道路上的大难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许前飞说,没有明确公民个人的原告诉讼主体资格,也是导致“零公益诉讼”现象出现的原因。公益诉讼涉及到的还有法律后果的问题,比如诉讼费、律师费、鉴定费、公益诉讼组织为诉讼耗费的其他人员费用,怎么计算?这也是个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声 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解决诉讼原告主体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法律首先要解决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问题,这是困扰法律界的一个问题。许前飞说,现实情况是,目前有一部分案件可能是由于公众对于环保案件的不了解而没有进入审判系统中,还有一部分案件可能是由于行政机关对环保审判作用了解不全面,仍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孤军奋战。这就需要唤起公民、环保组织和行政机关的环境维权意识,使潜在的环保案件尽快进入审判系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体认定立法尚存空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如此现状,环保审判庭该如何走出困境呢?省高院副院长田成有说,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相关专家学者的类似呼吁,一直不绝于耳。事实上,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的探讨,已经充分论证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在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认定上,立法尚存空白,至今还有较多的争议,谁有起诉资格,法院对主体资格如何审查,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建立专门鉴定评估机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省高院副院长李思明分析说,公众环境司法维权作为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维护弱者权益,遏制污染行为。公众环境司法维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法律、法规的共同完善,更需要立法、执法、司法机关的密切配合,共同消除群众维权障碍。 一是建立健全环境维权诉讼法律制度;二是建立专门的鉴定评估机构;三是加大环境维权宣传力度;四是积极推进环境维权的公益诉讼。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调 查 tujian.org
环保法庭面临6大“拦路虎” tujian.org
澄江县法院院长潘万江说,澄江法院环保法庭成立不久,就受理了全国影响较大的阳宗海砷污染刑事案件,案件审理曝露出目前环保审判中存在的6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是环境污染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有待法律明确;二是人民群众参与环保诉讼取证困难;三是污染侵权损害赔偿审理难度大;四是法官在环保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审判专业知识受到严重制约;五是环保法庭既审理民事、行政案件,又负责审理刑事犯罪案件,在审理程序和案件归类上容易发生混淆,而且,环保法庭审结的案件由谁执行,也是一个大问题;六是管辖权和管辖范围等问题制约着环保法庭作用的充分发挥,涉及的相关部门意见难以统一,连本省的一些环保案件都受到了磨难,更不用说是跨省、跨流域等的环保案件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夏体雷)(春城晚报) tujian.org
相关链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云南环保案件审理有了“审判指南” 破坏林木可判补植树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