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云南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共建共享共发展云南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回眸
2009-06-17
群众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学科技难,这“五难”制约着我省边境地区和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省委、省政府为了兑现“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做出重大决策,决定用3年时间,在少数民族人口占60%的全省沿边一线9个州市的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全面实施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医疗保障,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推进文化建设和农村实用科技普及为内容的“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至此,一个举全省之力造福边境各族群众的惠民工程正式启动实施。边疆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及全省人民的倾力支持下,努力维护边疆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正改写着自己的历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情倾边疆 保障民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全省共投入180多亿元改善民生,其中新增关乎民生的财政项目支出10.3亿元,占新增项目支出总量的73.6%。 tujian.org

●2007年,全省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3.2亿元,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0万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将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作为实施新3年“兴边富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再投入100多亿元资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项目涉及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1892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2222元,平均增幅达18%,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并非一组枯燥的数字,透过数字彰显着省委、省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采取超常规的政策措施,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资金、政策向解“五难”倾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场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攻坚战,着力推动广大城乡特别是边境一线和藏区的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快速协调发展。经过3年的持续努力,率先使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城乡群众“五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同时,以点带面,逐步在全省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惠及各族群众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各族群众同享政府公共财政的阳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40多万边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牵动着各级党和政府的心。虽然早在2005年,省委、省政府就正式启动并实施了以6大工程、30件实事为主要内容的“兴边富民工程”,2005年至2007年,各级政府共投入54.24亿元,使边境地区10多万户农民住上了砖瓦房,60万人喝上了自来水,农民收入3年增加了300多元。然而,边境地区和藏区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滞后,仍有4000多个自然村不能听广播看电视,群众普遍读书难、看病难,并缺乏基本的文化娱乐设施,140多万低收入和贫困人口因散居于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山区,生产生活十分艰难。对这些边境村寨来说,解“五难”惠民工程意义重大且特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省委、省政府对解“五难”惠民工程定下了具体的刚性指标,都是硬杠杠—— tujian.org

推进义务教育。用3年时间使未“普九”的8个县全部实现“普九”,3年新增初中校舍面积27万平方米,加强和完善158所乡镇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厕所、运动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中小学30万平方米D级危房的排除工作,为困难家庭寄宿制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同时,实施西部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推进赴基层任教、对口支援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强农村医疗保障。特别是将列入国家计划的边境和藏区28个县医院、5个县中医院、21个妇幼保健院、300个乡镇卫生院优先安排,将补助标准由每个3万元提高到5万元,同时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每个村培养一个骨干医生,落实农村卫生财政补偿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主要以无线覆盖为主,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免费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困难。对于无线覆盖无法解决的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辅以直播卫星方式覆盖,使每一户群众都可以看上电视听到广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推进文化建设。由省财政出资采购28辆“文化大篷车”,配送边境地区和藏区各县市,在每个行政村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演出活动,每月每村放映一场免费电影,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集宣传教育、科技普及、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村民活动室”,向边境地区和藏区免费赠送党报党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推进农村实用科技普及。为每个村培养1名科技辅导员,让每个农民每年接受1次以上科技培训,每个农民至少掌握1至2门实用科学技术,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一解决边疆“五难”问题的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惠及千家万户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如此大规模、快速度地推进边境和藏区社会事业建设,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省力度最大的一次。工程实施两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云南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方案》,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整村推进,综合配套、惠及群众。这场攻坚战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如期达到了“一年形成声势、两年明显改观”的要求,目前正在向“三年大见成效”的目标迈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提高素质 促农增收 tujian.org

●两年来,各级投入资金1.09亿元,新建校舍面积83.73万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34.50万平方米,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1464个、计算机教室349间、光盘播放点3320个。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边境地区免杂费324.96万元,受益学生21991人;免教科书费9936.63万元,受益学生974672人;发放生活补助费2.82亿元,28个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得到了生活费补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各级科技部门累计投入9359万元,重点实施92个重大科技项目的示范推广;在281个乡镇安排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项目284项,建成一批科技示范基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省、州市、县选派科技特派员1423名;培养农村科技辅导员2582人;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块科普宣传栏,配备完善行政村科技活动室1575个;到今年3月底,各地共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培育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05个,带动农户12505户。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妈,从下星期起不用再带柴米去学校啦!”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乌木寨10岁的小学生张红艳从学校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原来龙陵县从去年起已全部取消了农村学校的“小锅灶”。小红艳告诉我们,她家住得比较远,原来都是每星期回一次家,返回学校时要背着小锅,带着米、干菜、柴火,每天放学后自己在学校打个小火灶做饭吃。她说:“现在学校办了食堂,我们每天不用做饭就能按时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还有热汤喝,也有肉和绿叶子蔬菜吃了,就更有时间可以安心念书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龙陵县投资1800余万元解决在校学生“小锅灶”问题,按照统筹规划、一次到位、分步实施的原则,创办全寄宿制学校,加大学校食堂建设投入力度,对基础非常薄弱的120所学校食堂进行改造,彻底改善学校食堂条件,为在校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食场所,使山区娃娃告别了“小锅灶”。乌木寨完小的校长说:随着国家补助的提高,山村学生家庭的负担减轻了,很多贫困学生进得来、吃得饱、留得住、学得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保山市在实施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中,以解决农村学生“吃饭难”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着力破解农村“读书难”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全市的“两基”工作。全市已取消541校的“小锅灶”,使全市4万多名农村小学生不再吃冷饭、喝生水,不再自己烧火做饭,吃上了热饭热菜。今年,保山市拟再投入资金100万元,解决321所学校学生睡地铺问题。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两免一补”等经费的发放。2008年,全市共享受国家和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补助资金达到23126.61万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学生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总数的81.18%。这些措施取得了“学生乐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良好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两年来,“学科技”不再是一句空泛的话,而是十分具体的要求:每村培养1个科技辅导员,每个成年农民每年接受1次以上科技培训,每个成年农民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术。同时,依托省级科技计划,帮助群众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家种植了3亩冬季西瓜,收入1.4万多元;种1亩糯玉米收入3200多元;种2亩蔬菜收入5000多元。一年下来,光种地就收入近3.3万元。”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那养村民小组村民波南院喜滋滋地掰着手指头算给我们听。他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科技特派员李忠华带给他的实惠。县科技特派员李忠华组织那养村民小组傣族群众变传统的双季稻种植为只种一季中稻,发展冬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他的组织指导下,那养村58户傣族群众发展冬季农业215亩,平均亩产值由原来种晚稻的300多元提高到2000多元,冬季作物收获后种杂交水稻,亩产也在500公斤左右,既增加了收入,也不影响吃粮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普洱市在解决群众“学科技难”中,紧紧抓住实用科技普及这个关键,通过强化培训、带动示范等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4个边境县一年平均培训近20万人次的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发放科技资料25万余份;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发需要,以点带面,组织实施特色产业科技示范项目,组织实施了种桑养蚕、新建茶叶良种丰产园、优质蔬菜示范基地、甘蔗良种丰产示范、科学养猪示范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共建科技示范户1156户。“以前搞科技培训,提供种苗肥料,甚至帮他们种,还有很多人不情愿来。但这两年不同了,只要通知搞科技培训,大家争着来,资料抢着要,教室都坐不下。因为科技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普洱市科技局干部的共同感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健康工程 福泽万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省财政一次性安排4680万元,用于28个县无业务用房的972个村卫生室建设。

tujian.org

●按照边境村卫生室每个7000元、藏区村卫生室每个5000元的标准,安排1389万元资金,对2226个村卫生室的基本设备进行了装备,同时为248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价值2954万元的基本医疗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共安排572万元资金,对28个县的4921名乡村医生进行中专学历培训和在岗培训,目前已开展中专学历培训2011人、在岗培训430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按照每人每年20元标准,全额资助66.77万绝对贫困人口和边境一线行政村的104万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28个县新农合资金3.7874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检查身体,方便得很。”河口县桥头苗族壮族乡冬瓜岭村82岁的宋大爷不停地夸赞村卫生室。去年6月,老人体检时查出心脏房颤,并患有哮喘。“卫生室离我家很近,我经常来这里测测心率、量量血压,这种家门口的医院我们欢迎。”这位苗族老人满是皱纹的脸笑开了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怕穷,就怕病。”这是农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城里人渴望健康,农民同样渴望健康。“城里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工作和住房,而农村人最担心的则是生病问题。”河口县卫生局的干部一语道出了农民们最担心的事情。“小病拖着,大病等死”的现象在边境地区不在少数。 tujian.org

云南边境地区和藏区农村卫生基础薄弱,目前尚有972个村卫生室无业务用房,大部分村卫生室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老三件”,药品也非常缺乏,农民群众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实现边境地区和藏区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边疆解决看病难的基本目标。为此,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要建设6000个卫生室,实现每个村委会都有一个卫生室、都有一名医生、都有一套设备的目标。一般地区建设卫生室由政府投入3万元,边疆县和藏区县增加到5万元。卫生室建好之后,要配备好乡村医生,使农民可以就地、就近看病,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2月12日,德钦县医院藏族产妇此里拉木顺利产下三胞胎男婴,医院里传出阵阵欢乐的笑声。她的住院费花了2000多元,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报60%共1200多元,政府又送来了1000元慰问金,基本没花什么钱就生完孩子出院了。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不断加强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特别是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目前,全州共设有农村卫生室495个,基本实现了农牧民群众“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去年,全州农牧民共有27万多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41%,广大农牧民有了医疗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各族群众 共享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争取国家安排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经费5217万元,对28个县50个转播台的90部电视发射机、37部调频发射机进行了更新。 tujian.org

●安排农村省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改造经费1611万元,对28个县51个转播台的58部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机进行了扩建和更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年来,共安排省级财政1064万元,为28个县各配置了一辆“文化大篷车”,为23个县级文工团、文工队购置了价值345万元的演出设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750万元,为28个县配备了流动电影放映车、电影机及电影拷贝,电影放映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春节联欢晚会真好看。以前我们的脑子像木炭一样黑,现在有了数字电视,我们的心胸像炉火一样亮堂。”这是勐腊县克木人聚居的卡咪村寨村民们今年看上电视后的共同心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克木人生活在景洪市和勐腊县,有人口3291人;莽人生活在金平县,人口仅为681人。过去由于长期深居原始森林,莽人和克木人生产落后生活极度贫困。莽人和克木人的现状牵动着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纷纷作出关于莽人、克木人生产生活问题的批示精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施了克木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今年春节前使全州19个克木人村寨看上了数字电视,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594套,配置彩色电视机594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至此,西双版纳州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2.1万户,用户数占全州总户数的90%,成为全省数字电视覆盖率最高的州市。去年7月1日,中央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6个站点已正式开播。使全州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0%,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5%。目前,新一轮20户以上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计划到今年6月底以前,全州20户以上的自然村将全部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些壮剧、壮族山歌太好看、太好听了,再怎么看也不够。”70多岁的村民张宝咧着没牙的嘴幸福地笑着说。这是富宁县洞波瑶族乡洞塘村委会渭城村小组壮戏文艺队演出后,村民们的感受。富宁县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多元化展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解决群众看戏难。以民族节庆和重大节日为依托,办好节庆文化活动,丰富民族节日文化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农闲、集市等组织赛歌会等文艺演出活动,把经常化、小型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的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富宁县先后巩固了原有的30多个壮戏班和文艺队,新组建了10个壮戏班和文艺队;组织全县专业人才,对全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了认真的挖掘、整理,创作了4套包含壮、苗、彝、瑶、仡佬等民族内容的广场舞音乐,并编排成民族健身舞推广普及,每年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百姓累计达10万人次。县里还成立了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去年该中心用壮语、瑶语、苗语、富宁方言等语言译制了12部故事片、15部科教片,每年放映电影达600余场,观众达30余万人次;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100场,协助指导乡镇组织民歌传唱、民间舞蹈交流比赛、壮戏表演、壮族珑端街仪式等各类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促进了群众“看戏难”问题的解决。

tujian.org

彩云之南各族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家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廷尧 杨旻昊/文 王顺祥/图(云南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就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云南省人大
    ·云南代表团召开全团会议推选白恩培为团长
    · 昆明公选8名县处级领导
    · 百名留学博士开始体验云南之旅
    · 昆明大学生首次创业最高补贴3000元
    ·云南省疾控中心完成禽流感病毒检测工作
    · 云南省公选110名县处级干部
    · 云南省边境民族民生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云南省工商局出台措施营造良好市场准入环境
    ·云南省通报省级行政机关实施四项制度推进情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