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西藏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风雪边关党旗红
2009-04-30
:杨正林 索朗多吉(右一)召集群众,共商新农村建设事宜。西藏日报记者 杨正林 摄   在突如其来的雪灾面前,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隆子县热荣乡且康村党支部一班人视灾情如命令,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用行动诠释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践行了“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的旗帜”的铮铮誓言。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隆子县热荣乡且康村党支部一班人紧紧围绕发展、稳定两件大事,以富民强村为抓手,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开拓进取,推动发展,展现出新时期西藏基层党组织的光辉形象。   大灾面前,党员挺身而出   从2008年10月26日晚起,鹅毛般的大雪肆虐,山南地区隆子县的许多乡村,积雪厚度达80公分,天气极度寒冷。   27日早上,雪依然没有停的迹象。一夜未眠的热荣乡且康村党支部书记索朗多吉,忐忑不安。一想到在墨如牧场放牧群众的生命安危,一想到群众的牛羊会受到损失,他再也坐不住了。   上午9点,索朗多吉立即召开支部会议,研究部署如何搜救被困在山上的牧民和牲畜。   “大家不能呆在家里,灾情紧急,要迅速组织党员、青壮年开展营救!”“关键时刻,党员要发挥作用,特别是年轻党员要冲锋在前!”……索朗多吉沉着、果断、铿锵有力的话语,顿时让且康村的党员们个个热血沸腾。   “我去,我也去,我们都要去!”党员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表决心。上午10点,一个以索朗多吉为总指挥、以党员干部为骨干、以全村青壮年为主体的32名搜救队迅速成立。   上午11时,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党员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披着银白色的素装,深一脚、浅一脚走东家串西家,逐户去询问掌握全村未归牧民和牲畜被困情况。   摔倒了,他们来不急拍打身上的雪,又急匆匆赶往另一家;冻僵了,他们用雪搓搓手。只看见一双双冻得通红的手不停地在本子上不断地记着:东家的扎西回来没有,西家的卓玛是否平安……多吉家被困的200头牲畜是否解困,次仁家被困的100头牲畜是否转移……   27日中午2点,在摸清有53名牧民和5653头牲畜被困墨如牧场的紧急情况后,党支部一班人第一时间集合搜救队,迅速奔赴墨如牧场。   “这一刻,党支部的主心骨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74岁的老阿爸多吉平措有感而发。   天黑、路滑、雪深,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晚上9点,为确保搜救队员的安全,45岁的党支部书记索朗多吉立即下令,把搜救人员用绳子一个个连起来,自己走在最前面“拉扯”着大家向前移动。   参与搜救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洛桑多吉事后说:“从没见过这样的大雪,心里虽然害怕,但看到老支书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即使摔跟斗,仍以坚强的毅力支撑着,让我深受教育和鼓舞。”此时此刻的行进道路,十分艰险,但是党员们个个都毫不畏惧,坚定地向目标行进。   晚上11点,天越来越黑,雪越下越大,到半山腰时,通往墨如牧场的羊肠小路已被大雪覆盖,看不清前行的路径。搜救队员们全然不顾雪崩和坠崖的危险,抱着一个想法:“一定要把被困的牧民和牲畜找到!”   28日凌晨4点,搜救队伍终于到达墨如牧场。当看到搜救队员们的衣服湿透、脸冻得发紫、裤管被冻成冰筒的场景后,被困的牧民感动不已。牧民拉巴罗布激动得紧紧握着老支书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感谢你们救了我们!”   不一会,熊熊的篝火升了起来。但是,搜救队员们顾不上暖一下被冻僵的手,顾不上喝上一口热腾腾的酥油茶,立即分成5个搜救组,拖着疲惫的身躯,又分头去寻找其他被困人员和牲畜。清晨7点,53名被困牧民和5000多头牲畜终于被找到。   29日下午6时,当搜救队员们不负众望,带领被困牧民和牲畜安全回到村里的时候,展现在全村人面前的是一副副冻得浮肿、黑紫、掉皮的面孔,一双双凝固着鲜血的手,一双双露出脚趾头的烂鞋......看到这一幕,乡亲们的眼泪止不住滑了下来,转眼凝成一道道冰痕。   成功转移受困牧民和牲畜后,村党支部一班人又组织全村28名党员成立党员服务队,带领群众积极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工作。   已经67岁的老党员格桑占堆说:“从未见过这样的大雪,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关键时候挺身而出,发挥余热。”   虽然在灾前村党支部提前储备了近3万公斤饲草料,但灾情严重,这些饲草料远远无法满足救灾的需要。   群众的事是最大的事,群众的困难是最大的困难。村委会立即拿出1万元资金购买了1万公斤饲草料及时送到缺饲草料的群众家中,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多布杰带领党员及时赶往五保户、贫困户家中看望。“房子没有问题吧?我来看你了!” “吐其切、吐其切,我很好,感谢你们啦!”五保户旺杰感动的连声说谢。   大灾中,党员服务队不仅主动为缺衣少食的群众送去棉被和粮食,还为在雪灾中房屋受损的群众维修房屋,清除路面的积雪,看护村里的牲畜等,并与医护人员一道救助了200多名冻伤和雪盲的群众。“看到乡亲们脸被冻伤了,脚被冻肿了,我很心痛!”党员服务队中的老党员格桑占堆的一席话,道出了党员对群众的真挚感情。   大灾中,党员带头支持村里决定,加大牲畜出栏力度。多布杰更是率先宰杀自家的绵羊25只。党员是模范,群众跟着干。全村群众有计划宰杀牲畜、合理出售,努力降低牲畜因灾死亡数量,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74岁的老阿爸多吉感受颇深:“旧社会,遇到这样的雪灾,百姓不被冻死,就会被饿死;新社会,遇到雪灾,党在关心我们,党员在帮助我们,使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就连牛羊都没有受到损失,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   为进一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村党支部在总结此次抗雪救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四条灾后重建措施:一是提高牲畜出栏率,力争达到50%;二是大力兴修暖圈,增强抵御灾害能力;三是扩大草场网围栏,增加种草面积;四是加大饲草料储备,确保万无一失。   在雪灾面前,且康村党支部一班人用实际行动,挽救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兑现了责任,得到了群众的拥戴。2009年2月19日,区党委决定,授予且康村党支部“全区抗雪救灾先进党支部”称号。   壮大队伍,夯实战斗堡垒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   2002年,以索朗多吉为支部书记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上任后,围绕“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应好”的要求,针对班子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的状况,发展了两名初中毕业生、1名高中毕业生为新党员,并培养为村委后备干部。2005年,这3名党员进入村委会班子后,为村委会的工作注入了活力。   “如今的村干部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关心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细致,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点子也越来越多,我们倍加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且康村群众多吉平措这样评价新一届村党支部。   为抓好村委班子后备干部和党员的培养工作,且康村党支部从“小的方面看人品,大的方面看立场,长远的方面看行动”为原则,始终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外出务工经商者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保证了村级事业后继有人。   “2002年以前,全村仅有6名党员,并且党员队伍年龄大、观念陈旧、致富能力弱。如今,全村共有28名党员,不仅党员队伍壮大了,而且文化素质越来越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越来越强,这种变化实在太大了!”老党员阿旺群培见证了这一切。   且康村党支部一班人认识到,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党支部在工作中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根据村实际情况,村党支部相继制定了《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村委议事制度》等。规定凡是工作不力的党员干部,要在全村批评教育;凡作出涉及到全村利益的重大决策,要邀请村民代表参加,并及时向全村公开。通过建章立制,且康村党支部形成了有人做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和按章办事的新局面。   “2002年新一届班子上任以来,我们村一年一个样,以前的群众即使生活条件差,也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现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党员的带动下,大家都依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党支部一班人功不可没。”村医生洛桑丹增欣然评价。   发展路上,书写致富新篇   走近且康村,一排排规划有序、整洁划一的庭院错落有致,户户屋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条宽6米、长400米的水泥大道通向各家各户,汽车、拖拉机繁忙地来来往往;村里村外,行行柳树成荫,片片草地吐绿……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农村景象映入眼帘。   “现在变化很大,群众衣服由原来的单纯御寒、颜色单一变为色彩丰富、款式多样;群众饮食由原来的糌粑酥油、萝卜白菜变为大米白面、肉和蔬菜搭配,水果、饮品丰富;群众房屋由原来的阴暗潮湿、低矮狭小变为现在的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群众出行由原来的步行、骑马变为以车代步。”村民索朗德吉这样描述村里的变化。   2002年以前的且康村,72户一家紧挨着一家,白天都需要点灯才能看见屋里的东西,遇到下雨天更是苦不堪言,村民出行都很困难,部分房屋还因遭水浸泡成了危房。而且原来的房屋白白占用着适于耕种的100余亩土地。   “为了全村发展,必须要搬;为了拓展群众生产生活空间,必须要搬;为了让群众住上宽敞舒适的新房,必须要搬;为了群众出行方便,必须要搬;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更要搬!”这是2002年村党支部一班人和全体党员的共识。   为动员群众搬迁,党支部书记索朗多吉硬是把自己原来在村里盖了不到一年的新房率先拆掉,让群众看到了党支部的决心。面对群众搬迁的种种疑虑,党支部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向群众解释搬迁的好处:“耕地面积可以增加,居住条件会有根本性的改善,发展路子会进一步拓宽……”   一点一滴的启发,耐心细致的讲解,使群众真切地懂得搬迁的好处,纷纷拥护村委会的决定。   搬迁过程中,且康村党支部向县农行贷款14万元,用于对群众搬迁的补贴。通过3年时间,全村72户村民全部搬迁到距原址1公里外的河对岸的新村址,另外7户散居在深山里的群众也搬了出来。   为了让群众住上宽敞、明亮、舒适的新房,在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村党支部抓住这一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联系木材、石料,组织全村党员和村民义务为特困户建房,上马建设村级道路硬化工程。仅2008年,全村就完成安居建房16户,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且康村的群众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喝上了干净卫生的水,用上了便利的交通工具。全村拥有固定电话 22部,移动电话45部,拥有电视58台,大小车辆100多台。   且康村,藏语的意思是“一棵白杨树的村”。一直以来,且康村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要是在几年前,沿热荣河谷行走,河道是泥沙俱下,两旁是光秃秃的荒山,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大风一起,沙尘飞天,每逢雨季,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便接踵发生。   “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让他们生活得更美好!”这是且康村党支部一班人的一致认同。   党支部决定,只要群众种活一棵树,支部就奖励5元钱。通过引导,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在房前屋后、荒山荒坡种树。6年来,且康村兴建生态林400多亩,种树2万多株,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自己年龄大了,干不了别的事了。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多植点树,让村里绿起来。”65岁的村民索朗丹增说。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改变生活现状,必须拓宽思路。”这是且康村党支部一班人形成的共识。   大搬迁后,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引导群众在一年的时间里,在村庄的旧址上开垦了130多亩耕地,使且康村耕地面积增加到438亩。但是,一直以来,群众种植的多是青稞、小麦,由于品种老化,产值低、收入少。春耕春播工作中,村干部主动“向上跑”到乡党委、政府及县有关单位要项目、要资金,“向下跑”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增加群众收入,且康村党支部与群众一道,共同分析发展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并把种植粮食品种的决定权交给群众,村干部则把精力放在服务上,主要是搞好修水渠、修公路、挖蓄水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动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   为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党支部动员党员与村里14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发展藏鸡养殖、手工业等,并通过加大牲畜出栏率等措施,不断增加贫困户的现金收入。同时,党支部成员和全村党员带头组织村民外出务工,2008年,全村劳务输出人数达180人,创收76万元;为发展集体经济,支部成员还冒着亏损风险带头承包了才麦国营牧场,并兴办了3个村集体商店,使村集体收入达12万元。   “搬迁后的且康村群众告别居住危房的时代,全村的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收入不断增加……搬迁后的好处太多了!”村医洛桑丹增笑得合不拢嘴。   平安建设,构建和谐家园   “近年来,且康村未发生过一起治安、刑事案件,达到了平安和谐的标准。”隆子县政法委副书记刘然京平淡的几句话,概括了且康村党支部近年来坚持围绕“抓好党建保稳定、抓好党建促发展”带来的工作局面。   近年来,且康村党支部十分重视对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党、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在村民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们对祖国的热爱,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拉萨“3·14”事件发生后,全村28名党员带头撰写了《揭批达赖集团罪恶行径声讨书》,深入揭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破坏西藏发展稳定的罪恶行径。同时,且康村党支部相继召开了8次群众揭批大会,通过新旧对比教育、政策宣讲等形式,使全村群众认清了达赖集团的分裂本质,更懂得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 。   “如今,种粮有补贴,建房有资助,看病能报销,就连在雪灾后我们宰杀自己的牲畜,政府都给补贴。党的政策这么好,我想不通的是,那些参与拉萨‘3·14’事件的人是怎么想的?尽管我老了,但我还是要告诉下一代及身边的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生活!”且康村年逾七旬的郎杰曲珍老阿妈在一次揭批会上发自肺腑的发言,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掌声,引起了全体村民的共鸣。   “党支部经常组织村里的老人用亲身经历来教育年轻的一代,要大家倍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且康村村民阿旺卓玛告诉说。   现在,且康村的全体村民认识到稳定的重要性,把平安建设当做自己的事来做,遵纪守法、维护集体荣誉成为每个村民的自觉行动。   综治工作,重在抓基础,根本在于人。且康村党支部一班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多年来,且康村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以联系户为单位,建立村党支部成员分工负责制,如联系户出现的社会治安问题,该联系人要负全责;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里成立村治保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了解和处理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通过化解矛盾,开展思想教育,让群众真正懂得“团结才能促进发展、和谐才能过上富裕生活”的道理,全村逐步形成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风气。   基层党建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平安建设扎实有效,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近年来,且康村工作受到县、乡的充分肯定:2006年,被热荣乡分别授予 “三大产业建设奖”、“社会治安奖”荣誉称号,被隆子县授予 “平安村”荣誉称号;2007、2008年,被热荣乡分别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和“农牧业发展先进村”称号。   一条横贯全村的水泥路诉说了村庄的变迁,一座座规划合理、宽敞舒适的新居展现了群众的新生活,一面面悬挂村前村后的鲜艳国旗表达了群众爱党、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而那一张张绽放的笑脸更是表达了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且康村群众坚信,只要有党在,生活一定会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相关链接
    ·西藏天葬 死亡不留痕迹
    ·山东大学生教孩子这样刷牙
    ·11名困难学生 登入应届毕业生低保户名册
    ·第四届“纳木错”国际徒步大会将于8月15日
    ·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下周举行
    ·西藏自治区区内重点高中录取工作结束
    ·西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全区普通高校招生
    ·截至21日上午9时西藏普通高考已录取1400多
    ·西藏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洛隆县举办农机具使用培训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