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禁止公职长沙赴会 禁足令再次捆住了民进党
2009-07-25

  民进党7月8日通过决议,限制党公职参加即将在湖南长沙举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违者以党纪处分。这一决议针对的是即将登陆参加论坛的范振宗、许荣淑,他们都曾是民进党公职人员,但卸任已久。岛内舆论指出,民进党这一做法,显示其两岸政策不进反退。

  明令禁参会

  民进党籍前“农委会主委”范振宗、前“立委”许荣淑6日证实,他们将启程到长沙参与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这一消息在民进党内引发震荡。

  民进党8日召开中执会,讨论党公职参加国共论坛事宜。党主席蔡英文提案,禁止现任党公职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民进党各县市党部主委联谊会也串联连署,进一步要求党中央应明令禁止范、许出席论坛,否则应予除名。

  范、许二人卸任已久,不具公职身份,但民进党中执会通过决议,将限制出席范围扩大到卸任公职人员。按此规定,民进党籍的现、卸任政务官、县市长、各层级民意代表,官不分大小都不能参加论坛。

  根据民进党代理发言人赵天麟会后的表态,民进党诬称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国共“私相授受的统战工具”,所以所有党公职都不应参加。民进党中执委陈其迈则说,论坛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事”,民进党去参加该论坛是“莫名其妙”。赵天麟9日再次向范、许喊话,要两人取消行程。

  照样去大陆

  许荣淑8日晚间接受记者访问表示,民进党的做法莫名其妙,要处罚就处罚,不会影响她访问大陆的计划。许荣淑说,如果她出席国共论坛而被开除党籍,能够唤醒民进党对于两岸政策的重新评估,她牺牲也是值得。

  许荣淑强调,她是民进党的创党元老,民进党要限制党员出席国共论坛将会失去党心、民心,这种做法很愚蠢,不符合时代潮流。

  范振宗8日也表示,民进党临时不让他去大陆毫无理由。“一个民主政党要讲道理,不去大陆看看,凭什么批评大陆?”民进党有处罚的权力,但他有访问大陆的权利。

  针对民进党的作为,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李建荣8日说,民进党对两岸论坛的抨击是不理性的,因为论坛从筹备、开幕到闭幕,全程开放媒体采访,过程完全透明,而论坛的共同建议如果可行,也只是提供两岸双方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李建荣强调,如果民进党还是用禁止、反对的思维来对抗开放的潮流,是不会持久,也不会成功的。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8日说,对民进党人士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国民党的态度是开放的,论坛230个与会者中,具有国民党身份的不到1/3。他强调论坛不仅仅是国共两党的事情,而是一个平台,让两岸各界来交换意见。

  政策大倒退

  民进党无视党籍县市长纷纷登陆的现实,出台“自闭”政策,岛内舆论质疑,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全面倒退,似乎又回到冷战时期的对峙心态。

  台湾媒体指出,民进党当年当政之初,其实也曾正面思考两岸关系发展,包括陈水扁一度承认“九二共识”存在,强调“三通”是必走的路,甚至在2001年元旦祝词时,首度提出所谓“统合论”,强调两岸可以先从文化上的统合着手,同一天还启动两岸小三通等。时隔8年,民进党全面封杀党员的两岸交流,不仅是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更凸显绿营为反对而反对的荒谬作风,以及失去自信心的无力感。

  《联合晚报》9日的社论说,台湾正在方方面面与大陆发生联系,民进党如果执意要与大陆隔出楚河汉界,就只能一步一步往内缩,自己画地为牢。大陆在变,世界在变,台湾也变了,民进党不能不变,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吧!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