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台湾名嘴文化:爆料活灵活现 躲在人家床底下?
2009-07-25

  中新网6月26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电视政论节目充斥,资深媒体人蔡诗萍受访时有感而发说“名嘴要有社会责任,不能为上电视而上电视”;他呼吁,社会已有关机运动,“若有评论员受不了政论节目,就退出来吧!”

  蔡诗萍昨天投书媒体形容电视名嘴是“被污名化的专业”,他笑称昨天“一整天电话接不完”;他说,名嘴评论须“有所本”,言论尺度要符合理念,“这是媒体人应有的坚持”。

  蔡诗萍表示,如今政论节目“蓝的愈蓝、绿的愈绿”,激化对立,“政论节目不再是公共论坛,名嘴也配合演出”;“这是名嘴自己的堕落!”

  蔡诗萍说,要扭转恶质现象,第一要靠名嘴自律与反省,若目的只是赚钱,去综艺节目赚更多,“评论与脱口秀仍有区隔”;再者,要靠观众区隔出评论者的差异,不能劣币逐良币。他说,要改变这种歪风,某种程度也要仰赖报纸,毕竟文字评论较有深度,也能间接影响政论节目。

  资深名嘴自认有分寸

  资深媒体人蔡诗萍投书不想再被称为“名嘴”,“资深”名嘴沈富雄、杨宪宏、胡忠信昨天说投书内容有理。但三人都说,会继续当政治评论家。

  沈富雄说,当名嘴可以拨乱反正、当社会的心理治疗师,还有钱可拿,“何乐而不为?”

  沈富雄认为,名嘴乱象的背后原因就是钱,不论蓝绿名嘴,很多人以此维生,要配合电视台演出;电视台为了收视率,不得不养一群极端的支持者,等哪天观众看腻了,名嘴自然会被淘汰。但他强调选择担任名嘴,着眼名嘴的正面功能。

  杨宪宏说,6月11日他到荣总探视李登辉,李登辉说,“叩应节目很好看,不仅阿扁讨厌政论节目,恐怕马英九也一样”,政论节目让台湾民众在民主这件事,“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胡忠信说,名嘴都很热情,但是责任感与判断力有待改进。自从他担任政治评论家,对责任感与判断力要求非常严格,也经常提醒自己注意有无逾越分际。

  民众老实说:“录音机名嘴”看久会累

  台湾联合报询问了一些民众对名嘴的看法,摘录如下:

  丁良好(51岁,退休公务员):之前名嘴还能理性讨论,现在有的很情绪化,连主持人都不太理性;谈的主题不断重复,像录音机,到各台讲的都一样,看久了很疲乏。

  官朝泉(61岁,退休高中老师):名嘴可以有立场,稍稍夸大,也还可以接受,不过,现在很多名嘴空口说白话,把民众当白痴耍,说错了又不认错,跟口中批评的政客有什么不同?

  黄保基(30岁,服务业):这些“媒体人”仗着资深光环,成群结党、饱食终日、言不及义,只为挑拨各种政治议题,如果政府看政论节目治台,这样根本毫无希望可言。

  陈奕廷(25岁,待业中):一场“鱼翅(鱼刺)宴”,让这些以“名嘴”自居的人体会到,什么是“一只手指着别人,四根手指指着自己”的“相对论”。

  万能名嘴只剩一张嘴?

  日前,某位头发花白的名嘴,在政论节目上大谈“国安”高层如何前往香港磋商,名嘴说得活灵活现,遭点名的“国安”高层私下对友人抱怨:“那个名嘴大概都躲在我床底下!”

  名嘴文化是随着政论节目兴起的特异现象,从司法、生活、影剧谈到政治,某些名嘴更有如“全才”,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谈,蓝绿高官都是他密友。名嘴论政加油添醋,其中不乏凭空杜撰、捏造消息来源;某些名嘴甚至还入戏太深,臧否时政却介入政争。

  名嘴超越新闻伦理规范,如蔡诗萍所言“这是自我堕落”,但出现名嘴公审或名嘴治台现象,多少也反应执政者的心态。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