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台男子为救爱妻捐肾捐肝 真情令人感动(图)
2009-07-25

  中新网6月19日电 台湾《苹果日报》今日在头版头条报道,八年前,台湾男子陈荣同因妻子肾功能急遽恶化,毅然捐出左肾救妻。去年,妻子肝功能衰竭,急需换肝保命,他再捐了六成肝脏救妻。进行换肝手术的台北荣民总医院经半年评估,宣布手术成功,成为全球首见捐肾又捐肝抢救垂危妻成功的案例。

  全球首例

  陈荣同不是不怕死,在二度手术住院前,他曾万分恐惧,频频回首回家的路,深怕如果死了找不到家,但他说:“老婆是家人、是责任,我知道风险大,但我想不出更好办法,反正两个人至少有一个会活。”还好上天保佑,让这个在七年间两度舍命救妻的好男人,推翻“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古谚。

  “真情令人感动”

  陈太太提到丈夫的牺牲,既感激又内疚、心疼,她流泪说:“是我先生救了我,过了这次,相信没有不能过的难关,如果有来生,我还是要嫁给他。”陈荣同则说,他和妻子没有小孩,“我不敢说我们是相依为命,但至少是相互扶持。”

  林口长庚医院肝炎中心主任李威震说:“一般器捐多是太太救先生,丈夫救妻子两次真的很难得,只能说她是他的心肝宝贝吧!”台大医院内科医师许金川说:“这种爱妻真情,令人感动。”

  学做菜料理餐点

  目前在大陆开设贸易公司的陈荣同(四十八岁),一九九三年参加北荣登山活动,认识北荣担任行政人员的边小姐(陈太太);在同事口中年轻时很亮丽、个性温柔的边小姐,年长陈荣同四岁,身边不乏追求者,但陈荣同展开热情攻势,终赢得佳人芳心,于一九九五年结婚。

  为了让妻子就近上班,陈荣同特别在北荣附近定居,好让妻子五分钟就可到院上班。但陈太太在二○○○年因肾炎引起高血压和出血性脑中风,导致肾功能急速恶化,由于等不到器官捐赠,又不舍妻子受苦,来年陈荣同毅然决定捐出左肾,成为北荣首例活体肾脏移植个案。

  不料,陈太太二○○七年再度遭病魔摧残,某日在家中因肝硬化吐血,陈荣同慌了手脚,急将爱妻送进北荣加护病房,当时医师告知须以清淡饮食延缓病情恶化,从没煮过饭的陈荣同开始学做菜、帮妻子料理每一餐;无奈妻子病况恶化太快,去年被宣判恐活不过两年,陈荣同当下就决定捐肝。

  经过组织配对,陈荣同是唯一可救妻子的活肝捐赠来源。他顾不得医师以两度捐赠器官对健康有威胁的反对理由,并不辞辛劳花了七个月说服了原本反对他二度器捐的兄弟。这份苦心感动了原本不考虑为他再动手术的医师,去年底接受北荣移植小组夏振源医师切下他六成肝脏,由移植中心主任龙藉泉植入妻子体内,历时十多小时完成手术。

  术前离家频回首

  手术前,医师不断告诉他目前海外只有四例捐肝又捐肾,都是直系血亲或妻子救丈夫,台湾从未进行捐肝又捐肾的移植手术、无法评估风险,但种种理由,无法让救妻心切的陈荣同动摇心志。

  回想一切,陈荣同坦承,术前一周他深感生命在倒数,第一次感受到死亡威胁,他要求其它家人万一他死在手术台上,不要为难医师。他说,他常默默看着家中景物,要住院当天,更频频回首回家的路,“五分钟的路程足足走了快半小时。”直到术后知道妻子也手术顺利,才掩面痛哭,宣泄出半年来的压力。陈荣同说,他发愿有空就当志工,希望以自己为例,鼓励民众活体器官捐赠。

  龙藉泉表示,不鼓励同一人器捐两次,但因无其它捐赠者、陈荣同又极度坚持,只好勉为其难动刀;由于陈只剩一个肾脏,担心手术出血、肾脏出问题或全身性感染,治疗会很棘手,最后经院内评估通过才动刀。“我只能说很幸运,手术成功,结果还要观察,至少要追踪十年。”台大医院外科部主任李伯皇表示,过去肝肾一起移植来源都是尸捐,活人捐两个器官,危险性会提高,一般都不建议。

  陈荣同两度捐器官救妻

  陈荣同在2001年捐出左肾救了肾功能恶化的妻子,妻子原右肾保留,新右肾移植在靠近骨盆处。

  2008年底,陈荣同捐出60%的肝脏,救回原被宣判恐活不过2年的妻子性命。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