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台湾心态复杂看大陆广告 绿营渲染“政治威胁”
2009-07-25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虽然绿营极力渲染大陆广告将“政治威胁”台湾安全,但台湾广告业主颇为期待这块巨大的“经济蛋糕”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方辉发自北京 “巨大的商机充满诱惑,但这波金流带来的是福是祸,令政治人物踌躇不已。”连日来,就是否开放大陆物品、服务赴台广告的议题,岛内争议声不断。一位不愿具名的台湾观察人士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创意、内容都是次要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政治恐惧’。”

  绿营激烈拦阻大陆广告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6月4日,台湾“立法院”召开会议讨论大陆物品、服务赴台广告的法案,但由于绿营“民意代表”的激烈干扰,会议仅持续了20分钟就草草结束,除议程完全无法进行外,“陆委会”主任赖幸媛连上台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民进党籍“民意代表”认为,大陆广告登岛会让台湾的媒体对大陆企业产生依赖性,由此会给台湾带来“安全”问题,他们指责国民党搞“经济投降”和“文化投降”。

  随后,台湾“陆委会”发言人刘德勋表示,目前不倾向全面开放大陆广告,特别是对招商引资、房地产等广告,仍会维持现有的管理机制。

  根据台湾《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的规定,虽然通过审查的大陆物品、劳务、服务或其它事项可以在台湾地区从事广告播映,但广告内容主要只针对在台湾商柜上架的物品。因此,对于那些针对潜在客户的抽象广告,如大陆房地产、法律咨询类广告,尚无法在台刊登。

  “没创意”只是借口

  台湾TVBS在报道大陆广告赴台时认为,大陆广告的某些“特点”会不适应台湾的环境,该报道还专门举出了“鼠鼠鼠,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牛牛牛,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虎虎虎……”的例子,认为这是大陆广告“怪”和创意贫乏、粗俗的一面。对此,厦门大学广告学教授陈培爱并不认同。他说,大陆的广告管理比台湾严格,那些违法的粗俗广告只是极少数,“要说粗俗,台湾应该比大陆严重,而且进入台湾的广告一般都会在本地制作,不会受大陆制作水准的限制,根本没有创意差别。”

  分析人士认为,真正让台湾某些政治势力害怕的是广告红利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据台湾学者估计,如果大陆广告赴台,每年可以为台湾媒体创造1600亿元新台币的收益,是台湾现有广告市场的4倍。而此前台北市政府发言人也曾表示“整个工作机会可能会增加3万至5万个”。

  《中国时报》记者林克伦认为,大陆财团的实力让民进党人担心大陆会通过企业控制台湾媒体的声音,也就是所谓的言论控制和“迈向终极统一”。

  台湾广告业期待大陆商机

  林克伦观察后发现,目前通过审查的8000多项大陆产品都是一些大品牌,或者根本没有做广告的需求,这对台湾的广告业者而言无疑是“画饼充饥”。

  此前,有台湾媒体铤而走险,刊登所谓的“违规”广告。据台媒报道,从2004年至今,台湾“内政部”共开出20张“非法”大陆地区不动产广告罚单,包括今年5月出现在《中国时报》与《工商时报》上的上海房地产广告;而“经济部”也曾就大陆大学的台湾招商广告开出1张罚单。

  陈培爱表示,广告与经济紧密相关,人为阻挠违背了经济规律,必然出现有人闯“红线”的现象。

  台“陆委会”已考虑到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刘德勋坦言,若台湾想受惠于大陆带来的巨大“经济蛋糕”,就必须修改现有关于大陆广告的法律规定。而陈培爱对大陆广告入台充满信心:“大陆广告的进入在经济上完全符合台湾利益,可以与台湾的本土企业形成互补,人流、物流、金流都过去了,广告进入也将是迟早的事。”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