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台军演仿效日本神风敢死队 演练主打"大陆航母"
2009-07-25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只要有“解放军航母”出现,台舰艇便以“弹海战术”予以奇袭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罗山爱发自北京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从6月1日起,台军“汉光25号”联合演习的首场大戏——兵棋推演部分在衡山指挥所拉开序幕。尽管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缓和,但台军仍把此次“汉光军演”安排得“惊险无比”,甚至将影子都没有的“解放军航母”也纳入假想敌阵容,着实让人颇感意外。

  “最高统帅”缺席

  从6月1日至5日举行的“汉光演习”兵推部分,为避免引发岛内蓝绿阵营杯葛,在最后关头拿掉了所谓“防范岛内变乱”的内容,将主要情节放在老套的“大陆攻台”上。兵推过程中,台军仍按惯例以制空、制海、反登陆的交战顺序,在5天里推演解放军攻台的整个过程,重点放在马英九强调的“台军战力保存”上。

  据报道,6月1日至2日,由兵推导演部陆续下达台海军情最新威胁情况,由台湾海空军陆续针对模拟解放军袭扰状况展开截击,外界预料第一波攻击无外乎战术导弹攻击台湾机场、雷达站、通讯网路等。从6月3日开始,台军将展开地面战兵推,模拟解放军在台湾登陆,台守军将如何反击。台军希望通过第一阶段兵推验证其战斗力保存的成效,寻找台军防卫作战的缺失。

  值得玩味的是,正在海外访问的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错过了“汉光兵推”的开始之日,但他将在6月4日返台,刚好能赶上汉光兵推的“陆上决战”阶段。

  演练主打“大陆航母”

  今年“汉光兵推”按照“料敌从宽”的原则,居然将尚在风传中的“解放军航母舰队”也纳入兵力配比因素,而台军只加入唯一通过预算采购的P-3C反潜机。据一位长期关注“汉光演习”的台湾军事专家介绍,早在2007年,台湾海军总部就暗中以“追风专案”的名义编练“反航母战队”,并积极向美国寻求帮助。本来在去年“汉光24号”军演的兵推阶段中,台军“参谋本部”就打算把“追风特攻队”列入反击力量之列,但因各种政治因素而告吹。

  这位专家分析,“汉光25号”军演所设计的“反航母脚本”无疑将以“追风特攻队”为核心,考虑到台湾海军从2007年起利用5年时间部署130枚“雄风3”型超音速导弹,现役的4艘基德级驱逐舰、14艘成功级和济阳级护卫舰、6艘康定级巡防舰和7艘锦江级攻击舰都将安装这种导弹,多则8枚,少则4枚,形成“集群反航母战斗群”。

  因此,“汉光兵推”可以借计算机程序模拟出2012年台湾海军分别从左营、苏澳和花莲军港出发,一南一北遏住台湾海峡的出入口,只要有解放军航母出现,台舰艇便以“弹海战术”予以奇袭。如果解放军护卫舰艇过多,导致“弹海战术”难以奏效时,台海军将效仿当年日本“神风敢死队”的模式,组织隐身舰艇携带“雄风3”型导弹实施夜袭,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击沉大陆航母”。

  更多借助计算机手段

  据报道,自从马英九上台后,台军对“汉光演习”脚本进行了一定调整,剔除过于刺激大陆的主动进攻内容,转而强调小规模快反部队在战场上的作用,突出在“网络中心战”条件下展开多军种联合作战。

  尤其是过去看重“联合作战战斗力评鉴”(实兵验证)阶段的演习思路,修正为以“联战计算机兵棋推演”为重,借助计算机等手段进一步量化评估台军战斗力。台军训练处处长黄昆宗强调,台军的作战演训不会因两岸关系缓和而松懈。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