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国际先驱导报:沿中山陵拾级而上
2009-07-25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南京中山陵迎来了孙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大典,也再度迎来了前往拜谒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生。吴伯雄2008年、2009年两次前来拜谒,此前还曾作为副主席陪同连战先生到南京,对那片占地8万多平米庄严肃穆的建筑群,吴伯雄应该是很熟悉了。吴伯雄在会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时说:“国共两党领导人一年见面一次,是很自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无法预言以后国共领袖每次会晤,都将伴随着国民党主席的中山陵之行,然而我们却能从过去几年的两岸互动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山先生在维系民族血脉加强两岸沟通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正如连战先生所说,中山先生是两岸“共同尊崇的国族先辈、革命先行者”,诚如斯言。

  然而过去10多年里,台湾在宁愿去拜祭靖国神社也不到中山陵的李登辉,和“意志坚定”到无论如何都不学卢武铉的陈水扁的统治下,别说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这一点都有人敢置疑,就连中山先生也被一些人称为“外国人”。

  相形之下,坊间笑话中的那位台湾电视节目主持人已经算不错的了。某人在报道时任海基会秘书长邱进益拜谒中山先生衣冠冢的新闻时,问同事“邱进益为什麽要去拜大陆的国父?”,同事回答说:“他去拜的国父就是孙中山啊!”该主持人一脸迷惘地接着问:“大陆的国父不是叫做‘衣冠’吗?”

  还好,这位“传说中的”主持人尚知道在台湾人们奉中山先生为国父,并没有把他当成“外国人”,只是不知道这位革命先行者在大陆享有同样万民景仰的尊荣罢了。余光中先生曾这样写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60年的对立,不仅仅割断了两岸的经贸和文化往来,更在海峡那边许多民众的心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结。

  所幸的是,尽管今天两岸的现状与中山先生“华夏一统”的理想仍有一段距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不管怎样,这湾海峡如今已经无法再阻挡两岸人民的脚步,每天都有数千名大陆游客前往台湾,更多的台湾同胞则沿着相反方向接踵而来。前面笑话中出现的邱进益先生,更是在73岁高龄时以洋洋洒洒12万字的论文《从国统纲领到汪辜会谈》,在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中心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南大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连战、吴伯雄,前后两任国民党主席都到了大陆,人们自然而然地问出这样一个问题,时下岛内正在热议的马英九再任国民党主席倘若成真,下一次“马主席”会不会也踏上前往北京的班机舷梯呢?另外一个问题是,身为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会不会也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到南京呢?27日,蔡英文宣布“开放民进党公职人员赴大陆”。虽然这个宣布似乎晚了些,但总还不算太晚。国民党副秘书长张荣恭就在次日表示国民党“欢迎民进党跟上脚步”。

  无论台湾的哪个党派或人士,大陆都会欢迎他们来大陆、来南京,沿着中山陵拾级而上。归根结底,中山先生的精神既长存于大陆的高山大河,也永在于台湾的绿地蓝天。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