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六月一日电 题:南京孙中山纪念馆
中新社记者 丁梅
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晋谒南京中山陵后,来到南京孙中山纪念馆参观。
南京的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二十点八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
孙中山纪念馆是中山陵园众多纪念性建筑之一,原由中国佛教会捐建,初为收藏佛经所用。建筑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个部分,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卢奉璋设计,一九三六年冬竣工。
藏经楼饱含历史沧桑。抗战前,藏经楼曾珍藏了一批珍贵文物和佛经,这些文物和佛经都是该楼落成后各地佛教界人士赠送或荐送的。抗战爆发后,藏经楼遭到严重破坏,僧房、碑廊毁于日军炮火,文物与佛经也不知去向。新中国建立后,地方政府多次拨款,逐步修建了主楼、僧房和碑廊。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这里举办了内容丰富的孙中山先生史迹及著作展览。藏经楼首次接待了由港澳各界人士组成的大规模的海外谒陵代表团及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孙中山先生的亲属孙穗英、孙穗华、戴成功及许多海内外知名人士先后来此参观,一九八七年五月七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藏经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一九八九年五月三十日,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六十周年前夕,该馆正式对外开放。
藏经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二点六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一百二十五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