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八旬游子张克辉再度返台 回应怕不怕:怕什么(图)
2009-07-25

  中新网5月23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自暌违16年后于22日再度抵台。应台中大甲镇澜宫之邀,高龄81岁的张克辉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身分率团来台,进行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对于两岸关系的政治议题,他则未予回应。

  在三弟张有信、四弟张有卫、小妹张紫微等亲人以及大甲镇澜宫颜清标之子颜宽恒、“总统府国策顾问”许文彬和彰商校友会等人迎接下,张克辉和夫人纪慧瑜中午时分一踏进桃园机场入境大厅,即受到热烈的欢迎。

  对于事隔16年后再度返台的心情,张克辉用闽南语表达自己的心情说:“在飞机上看到台湾,心情十分激动,很高兴,也很感动。20岁离开台湾后,1993年因父亲去世,得以回台湾,这是第二次。”

  张克辉夫人纪慧瑜表示,这是她第二次到台湾,距上次她回台湾已是“60年前的事”了。60年前,她从厦门到台湾参加台湾大学的考试,后来就没有机会再到台湾

  “在妈祖的保佑下,这次访问行程一定会成功。”张克辉说,在台湾相关单位的安排下,接下来的十天行程,他将分别前往大甲、北港、鹿港、台南等地的妈祖庙参观,以学习的心情,了解台湾的妈祖文化,将其带回大陆,加以推广。

  一生与妈祖结下不解缘的张克辉,谈到个人的“妈祖奇缘”说,1948年他从彰化商校毕业后要到厦门大学念书,他的阿嬷不肯要求他先成家,他不同意。后来,阿嬷到妈祖庙“问妈祖”,连续掷出三个圣筊后,阿嬷认为既是妈祖的意思,同意他去厦大念书。这次,张克辉得以回乡,也是“托妈祖的福”。

  当被问及对于未来两岸关系有何看法时,张克辉低调表示,这次纯粹是来参加妈祖文化的交流活动,不会谈论任何政治有关问题。

  昨日抵台后,张克辉一行人随即南下台中,并将在24日回到彰化老家祭拜祖先,同时接受彰化亲友的热情款待。

  据了解,在来台十天的行程中,张克辉一行将在嘉义、台南、高雄等地各停留一天,并在29日至台北,由大甲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作东宴请,30日将与“立法院长”王金平晚宴。

  由于张克辉一行人主要是受大甲镇澜宫邀请来台,为宗教性的交流,其行程也多安排至台湾各地著名妈祖庙参观。

  颜清标阿伯长阿伯短

  “立委”颜清标22日晚上以大甲镇澜宫董事长身份频频向张克辉致意,两人用闽南语交谈,格外热络。

  张克辉是台湾彰化人,本名张有义,今年81岁,离开台湾已一甲子,16年前首次返台奔父丧,昨天再度以妈祖文化交流之名率团来台参访。颜清标昨晚率领台湾妈祖联谊会,52家公庙干部600余人,在台中县梧栖新天地餐厅为张克辉举行盛大接风仪式,台中县长黄仲生、议长张清堂都出席。

  颜清标见到张克辉,以“阿伯”亲切口吻相称,频频向张克辉致意,表示因“立法院”有要事,无法亲自到机场接机,真失礼,要“阿伯”不要见怪。张克辉笑咪咪地说别客气,能回家真好。

  颜清标说,都是妈祖牵成才让他跟张克辉有结缘的机会。他说,四、五年前台湾妈祖联谊曾到北京想做文化交流,幸好有“阿伯”协助才能顺利完成拜会行程,并展开两岸妈祖文化交流。颜清标说,他到北京,几乎每次都会拜会张克辉,两人因为已熟识,后来都称呼张克辉“阿伯”。

  昨晚,张克辉在梧栖镇接受大甲镇澜宫晚宴,张克辉说,有人问他“返台会不会怕?”他回答,自己就是台湾人,且台湾人最懂礼数,“怕什么!”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