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民进党把改善两岸关系与"卖台"等同魔咒已破
2009-07-25

  马英九20日就职满一年,这一年马英九团队倍受考验,金融危机来袭、失业率升高、经济负增长……马英九的满意度随之一路下滑。5月17日民进党发动10万人上街“呛马”,一片怒骂声中,马英九的满意度反而上升,《联合报》5月17日、18日的民调显示,马英九的满意度升高至五成二,仅次于去年就职时的最高点六成六。岛内政治评论员分析,这一现象显示民进党把改善两岸关系与“卖台”划等号的魔咒已破,更多的民众已经理智看待政治人物。

  两岸关系突破最多

  马英九19日召开就职周年记者会,说明一年来的政绩及未来3年的方针,他坦承一年来两岸关系的突破最多。他说,“江陈会”所达成的多项协议,没有一个伤害到台湾,都是对台湾有利。不能因为大陆提出对我们有利的政策,就说对方有政治目的而拒绝,如此就会回到过去自闭的政策。

  马英九在记者会上表示,任何有利两岸经贸发展的事情都乐观其成。在未来的时间里,会与大陆展开“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对话。一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建立在诚意与善意的基础上,两岸在互动过程中所用的语言越来越接近,目标都是希望创造双赢。

  马英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一年来两岸交流大步走,多数民意认同,民进党却上街头反对,他质问民进党:“到底要把两岸关系带到哪里去?”“如果要我们回到前8年的情况,对不起,我真的做不到,那并不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走的路线。”在被问到两岸关系的前景时,马英九说,希望最后能达到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繁荣。

  吸引投资拼经济

  马英九在一年的低气压中终于赢来了一个高满意度,当然与股市回暖、企业订单上升有关。岛内媒体分析其深层原因时认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打开了“活水源头”。3次“江陈会”签署9项协议1项共识、连战出席APEC、台湾成为世卫大会观察员……几项突破性进展增强了社会信心,令民众重拾对马英九领导能力的信任。民调显示,马英九团队推动两岸关系交流的努力获得五成九的肯定,不满意的只占二成八。

  “如果要我打分数,我大概打70分!”岛内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长梁国源说。经济学者认为,马英九团队令人印象深刻的作为,是突破两岸经贸及金融的限制,去年已松绑赴大陆投资金额上限比率至60%,下月将开放99项产业允许陆资来台投资,开放陆资投资台股,接下来还要松绑赴大陆投资的产业限制,将与大陆商谈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等等,这些都是在拼经济。

  “卖台”效应递减

  民进党努力塑造发展两岸关系就是“卖台”的逻辑,而这个逻辑曾经发挥过效应。但此次民进党在街上高喊“反倾中、护台湾”,岛内媒体却白纸黑字开始反击:讲清楚什么叫“卖台”!

  《联合晚报》19日社论说:在台湾,“卖台”二字好像已成了“国骂”。被骂最多的应是马英九。马若真有意在注明“卖台”的契约上签字,那人人皆可诛之。但事实上,如果只是有关ECFA一类的争议,则工商界一致催促“不签才是不爱台”的诸君,是否统统都算“卖台共犯”?躲在根本没有实质内容的“卖台”二字后面骂人的人,说清楚一下到底在骂什么吧!

  《联合报》19日社论指出,民进党“反倾中、护台湾”的口号自相矛盾。社论指出,民意调查显示,虽然有人认为马团队的两岸政策“倾中”,但多数受访者亦表支持并认为对台湾有利。可见,“倾中”未必就是“卖台”;其实,“倾中”政策,也可以建立在“保台、护台”的思维上,亦可追求“保台、护台”的实际效益。(邰文欣)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