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地震吟30首 震后映秀写景 都江堰伏龙观 都江堰二王庙 询友青城山无答 北川禹里乡见闻 青川震毁见闻 彭州白鹿镇遇震 彭州银厂沟景观 东汽毁尽 什邡红白镇难友托孤 安县桑枣中学无恙 祖国心 媒体赞 红烛颂 小英雄 子弟兵 医卫情 佛慈悲 母爱曲 千秋颂 民族魂 五.一九国哀日 泪洒儿童节 灾期端午节 震后首月祭 师之羞 民之痛 国之耻 震夜宿于野有感 捐画红白楼题记 赠新华社惠存 中国人其实不丑陋 ——汶川县大地震有感 张幼矩 已于这次汶川大地震之前仙逝的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先生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写了一本书,题曰:《丑陋的中国人》,点到穴处,酸麻不已,目的在于拔除劣根。此老忧患满腹,生怕中国人在习久惯长的“酱缸”中淹死。若然他能活到现在,就让他在电视直播中领略一下这次汶川大地震的实情实境,我想他一定会转换笔调,再好好地写一次中国人。此老目光锐利,切题很准,什么题目,当然不用他人操刀。 是的,老百姓是平常人、平凡人,在相对慵懒的,或对互不对等的生活中,难免有些鸡毛蒜皮,猫零狗碎,因此而不幸成了“弯脚杆”或“小市民”,纠缠莫名而粘糊难清,恨不得将其甩到地球外边去。 但人性是个怪东西,当一遇到某些意所难料的事件时又出现了另一种情态。在这次大灾难中,仅仅是那些草芥山民或芝麻村官就足以感人至深了。他们是有感情的,不是不顾家,而是情势太危急顾不了家。大自然的力量在万分之一秒间不容你选择。但他们同时又是清醒的,而且最合乎生命表现的本性:“先救孩子……”!只一下就蹦出了人的核心光辉。因此在一个共体遭遇到一个共同而紧迫的考题面前,他们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满分。万事开头难,头起对了,那力线的振动就顺理成章了。沿着这个逻辑下去,在悲中便能撞击出壮的色彩。就个人而言是“救他”,就整体而言是自救。因此,第一波起来减轻灾情危害的人,恰恰就是他们自己。因此应该敬重他们。某些时候之所以小瞧了他们,并不是他们的脚杆“弯”,而是我们自己的脑壳上起了“包”。 “城里人”的称呼地理上的概念,但多少也有些“不平”的贬义,羡慕并痛苦着。特别是那些一天到黑与开门七件事打交道的婆婆姆姆婶婶孃孃们,身上无不散发出油盐柴米酱醋茶的复合味,端的惹不起。但这一次不同了,个个都充满了侠气,使人油然地想起了在水泊梁山中的女英雄们,在豪侠大气外更透出一种难以觉察的精细与柔情。在情愫显现中再不是通常的“看不过”或“不忍心”的一般的可怜或同情之状了。因此“山里人”不论轻伤重伤,渴了饿了,他们嚼不出那些文学家诗人们才编排得出来的是乎贴切而反倒肉麻的字眼。在“感谢”的简单和重复后面,那装在心里的无声的字就要深沉得多了。 俗语说“人在做,天在看”,其中人也在看,自己看,别人看,相互间变着角度看,真个是“雪亮”的。只要诚和真的目光一对碰,只要你将行动的“善”刚好放在一个掐斤掐两知冷知势知痛知痒的穴道上,便会划出一道自然美的彩虹,令人陶醉,令人神往。而由此产生一种互敬互亲的生物电流,进而处如一家了。这是“第一自然”的真善美,朴素,诚挚,庄重,土得掉渣,醇得醉人。这种真善美的衍进就是所谓的“艺术”也要为之失色。因为这是一个民族的灾难,这里没有施恩者和承恩者,没有谁谁谁的作秀空隙,这是原汗原味的“天人合一”,人的天性的自然合一。我想这世界没有比这再和谐不过的了。数年间的“呼唤人性”其效甚微,想不到就在五.一二这一天的十四点二十八分那一刻的大禹之乡的惊天一震,立马就破了这一难题。大禹精神的归来,就预示着那个纪什么的人该考虑一下了!华夏子孙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在这次大灾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离妻别子,千里来支援的人,甚至那些明知家毁人亡而仍在勇救别人的人还少了吗?他们不回家不顾家是因为有了“外遇”或“包二奶”吗?这次地震中的汶川,北川是大禹的故事,大禹是好样的,他的子孙也是好样的!真想不到,居然有人还在祖宗头上泼粪,在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躯体上撒盐。应劝其不要在“学术研究”的幌子下吊起嘴巴乱说了。 由小老百姓,山民市民作成的事,粗看来未免区区,却突然令我想起了一个大大的题目,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不倒,这也应算上一条吧。虽然我这想法显得有些草根。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处共苦的民族,这种根性绝不是丑陋!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不是用眼泪而是用血肉、用性灵、用魂魄筑起了看不见又攻不破的长城!
四川著名书画家张幼矩作诗30首 纪念5.12地震1周年
2009-04-30
  新华网四川频道4月17日电 (本网记者 龚雅丽)为了纪念5.12地震一周年,四川著名诗书画大师张幼矩特地赴新华社四川分社送上他创作并书写的30首诗作,借以表达对5.12大地震遇难者的哀思、对地震救援英雄的敬意、地震新闻工作者的崇敬……。30首诗作工整严谨、书法苍硬浑厚,本网特予以全部收录并展示,以此作为纪念5.12地震一周年网络报道的开篇。 张幼矩: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暨四川省美协山水画会学术部主任和花鸟画会常委、四川省诗书画国际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成都民盟书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专职画师,北京大学东方书画家协会高级顾问。四川省书协会员暨成都市书协理事、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暨四川省诗词学会、楹联学会理事。其世缘自师承与自学,工写兼擅。主攻山水,兼及花鸟人物书法篆刻,并从事诗词,散文等文学创作、文艺评论和美学研究。书画作品在国际国内多次参展并获奖50余次。一批气势磅礴的巨幅作品为中央军委、天安门、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军博、京西宾馆、北京大学、裕龙大酒店收藏并张挂,一批四川名胜巨幅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及驻京办事处,锦江宾馆等贵宾接待大厅、会议厅收藏并张挂。并印入国家礼品画岫。其又是中国名酒“泸州老窖”酒标书字和“全兴大曲”酒票印章的作品和国家邮票“九寨沟”的主创设计者。其文章诗词等为人民日报、中国书法、四川日报、新疆日报、金榜仍、剑南诗词丛钞、峨岷诗稿、春雨集等报幕及专业刊物发表,并获优秀论著奖。其艺术受到了张爱萍、杨成武、方毅、刘华清、高占祥等中央领导和常任侠、柳倩、李少言、李焕民、吴凡、钱来忠、赵金光等专家学者的肯定和赞扬。有画集《张幼矩水山画》、文艺论集《半窗艺语》行世。辞书《中国美术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鑑》《中国书画鉴赏辞典》《中华诗辞年鑑》《四川美术家》有传。是集画、史、论为一体,文化修养全面的艺术家。 地震感赋并序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公元二千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点二十八分,四川汶川县突发里氏八级特大地震惊撼全国,堕三川、灭人迹。毁家园,损风色。乱蜀水,添危绝。袭甘陕,坏地脉……与四千几百年前吾华一次大地震所现惨烈之状何其相似乃尔。然时移事易,整治有方,一月之举,其果异同亦昭然于世矣。中央严令,军队驰援,医卫赴难,各省相协,救死扶伤,事例多多,感人至深,至国际社会亦为之瞩目,而未敢侧身视之也。并施以援手,以尽人道,普世精神,现之于蜀,良可慰也。同类之难,人苟能外乎哉!司马迁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然言何易哉!故文学生于痛苦之中,虽西方哲人所言,然与杜工部“文章憎命达”。及中华诗论“诗穷而后工”不亦暗合者乎?生死之间,无非良心,血性与责任者也。人不能于危难中所见所闻所体验正往日之非,有境界之获,终身受用,自不枉人生一段经历也。余于一月之中,泪眼不干,心思未歇,得古诗新诗若干,感言数篇,名《地震感赋》,陈之于次,夫复何言! 手书诗作30首赠新华社四川分社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特色》专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天行
    ·彻底关大桥断桥事件遇难者增至6名
    ·不明生被初步认定是野猫 也不排除是云豹
    ·四川181个县开查外来入侵生物 估计有数十种
    ·压力大睡不着 医生违规给自己注射麻醉剂
    ·高考录取今开始 8部电话查结果
    ·达成复线今日凌晨全线通车
    ·醉酒踢破妻子脾脏 警方追究丈夫法律责任
    ·26辆奔赴成都豪车主称未超速 被举报是树大
    ·自贡荣县一36岁高龄产妇产下罕见三胞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