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天府榜样之歌 敲定“阳光”“彩虹”
2009-04-30
  特别报道   经过四川省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家协会等初步评审后,由天府早报、四川电视台第4频道、腾讯大成网联合主办,乐山新闻网、宜宾新闻网、内江大千网协办,川渝中烟工业公司总冠名的“中国娇子天府榜样2008年度传媒大奖”活动,其“主题歌词”目前已基本锁定目标:由成都体育学院教师张华创作的《彩虹上的光》,以及资深音乐人水木亚丁送来的《一缕阳光》最受评选音乐人青睐,被列入“榜样”候选歌词的行列。   目前,本次活动特邀作曲方——西南冠军演艺·青苹果机构已分别为两首歌词进行了谱曲、录制和试唱等制作,并录制了专门的“榜样主题歌歌曲小样”,最终由听众和歌手共同选择。   ★作曲点评两首歌词都有“心”   同时,本报记者也在第一时间,与两首歌词的作者进行了连线。听他们谈起各自的创作想法,和公众一起分享音乐制作中的心路历程。   展现“彩虹”用美好缅怀沉重   张华(《彩虹上的光》歌词作者,成都体育学院教师):   因为去年我参与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系列报纸评论撰写,之后又全程亲历了北京奥运会,所见所闻所感就像电影画面,一幕幕清晰如昨。但写歌对我来说毕竟还是头一回,怎样把2008年写过的上万文字简炼成百来字的歌词,向川音的专家请教后,得到的专业建议是“简单、随性、要有画面感”。也许有人觉得这不像一首“大爱”的歌曲,但这正是我的初衷,把情爱表达得更广泛一些、更轻松一点,不要背负过去太多的沉重。让眼前多浮现一些美好的画面,也不失为一种更有张力的缅怀。   作曲评论:太像专业作品   “昨日,四川省音乐协会会员吴寒义告诉记者,刚拿到《彩虹上的光》的歌词时,他还以为是一位作词家的作品。当我得知他是一位大学老师时,我觉得他应该是个不错的作词人。”吴寒义说,《彩虹上的光》歌词部分不但结构紧凑,而且词义非常鲜明。表面看来是在表达为自己深爱的女孩而创作的歌词,实质这个歌词包含着一种“大爱”。   创作“阳光”当时没想太复杂   水木亚丁(《一缕阳光》歌   词作者,四川省音乐协会资深音乐人):   知道作品被作曲人看中后,我可以说是“悲喜交加”。本来,我是因为“天府榜样”精神力量的号召才加入了歌词的创作行列。写《一缕阳光》时并没有想过太多复杂的东西,只是想通过这首歌表达自己对2008年太多“大事件”的感触,表达自己一直想表达的内心世界——“感动”。“传承中华的友爱力量”,而“中国娇子天府榜样2008年度传媒大奖”活动中参评的候选人们,无论名人还是百姓,我毫不夸张地认为他们正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榜样”。   作曲评论:3天谱好曲   “《一缕阳光》词不传统,不太现代,不太网络,但适合各种年龄阶段的人唱,所以灵感一发就谱出曲来。”中国音乐协会会员刘中昭老师说,他在拿到歌词3天后就帮助谱下了“通俗易懂”的曲,为了唱出阳光与希望的感觉,《一缕阳光》将“驾驭”在两种曲调中。   ★唱片公司邀神秘嘉宾唱响主题歌   西南冠军演艺·青苹果机构专业作曲人小翔表示,对于大众听觉而言,这两首歌在谱曲上应该注意旋律的优美,时代性与传唱性应该与普通流行歌曲有一定的区别。目前两首歌的曲子都已谱好,将根据两首歌的具体情况来制作,《彩虹上的光》的歌词将作一些小小的改动,但整体结构与构思不会有什么变化。至于风格方面已经确定定位于“民族通俗”与“纯”通俗之间,这样更能唱出阳光般的活力与希望无限的动力。   待PK出结果后,将邀请一位国内知名艺人作为“神秘嘉宾”,在3月10日的“榜样之约”现场唱响。   早报记者王晓鸥实习记者陈俐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特色》专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天行
    ·彻底关大桥断桥事件遇难者增至6名
    ·不明生被初步认定是野猫 也不排除是云豹
    ·四川181个县开查外来入侵生物 估计有数十种
    ·压力大睡不着 医生违规给自己注射麻醉剂
    ·高考录取今开始 8部电话查结果
    ·达成复线今日凌晨全线通车
    ·醉酒踢破妻子脾脏 警方追究丈夫法律责任
    ·26辆奔赴成都豪车主称未超速 被举报是树大
    ·自贡荣县一36岁高龄产妇产下罕见三胞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