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论认真学习郭孝义精神
本报评论员
郭孝义生前的一件件感人事迹和在他身上体现的高尚道德情操,
深深打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省委书记赵乐际对郭孝义有着这样至
高的评价:在郭孝义身上所体现的忠孝仁爱、大德大义的优秀品质和
高尚精神,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和示范引领
作用。学习郭孝义精神,就是要营造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
一种方向,把郭孝义身上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转化为提升社会
成员及各级党员干部道德水平的强大精神动力。
郭孝义身上所体现出的“忠孝仁爱、道义为先”的优秀品质,浓
缩和展示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优良道德传统。为了报效祖国,他投
身军营,在条件非常艰苦的雪域高原、大江南北修路架桥。郭孝义当
兵为祖国尽了忠,作为人子他尽了孝,作为父亲、丈夫他能慈祥仁厚、
至情至爱。然而当“忠孝仁爱”和“道义”同时摆在他面前时,为了
“道义”他义无反顾牺牲亲情。为了村上修路筹钱,他卖掉了家中的
耕牛,甚至不惜背着不仁不孝的骂名卖掉了父母的棺木板。这些年,
郭孝义从自家卖苹果的钱、家人的生活费、子女的学费中先后挤出了
近10万元为村上修路、修水站,帮助村民致富,他尽全力改变着农村
的面貌、改善着农民的生活。郭孝义的这种“忠孝仁爱,道义为先”
的精神在当今时代放射出独特的道德光华。我们的时代及农村的改革
发展迫切需要和呼唤这种崇高的道德精神。在物质文明陶醉下的今天,
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日趋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不同的价值观念正在不
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里,一些人把市场经济
的原则引入到道德领域,一事当前总是先替自己打算,总是把追求经
济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利便有忠,有利才尽孝,无利就无仁,无利就
无道。一些党员干部淡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利用手
中权力为自己去谋取骄奢淫逸的资本,严重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和
威望,成为道德提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三农”建设的掣肘。
与之相比,郭孝义“忠孝仁爱,道义为先”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更显现出难能可贵。
郭孝义同志是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忠孝仁爱”与共产党人先进
性“道义为先”于一身的时代道德典范。他默默践行着科学发展以人
为本的发展真谛以及“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
百姓的夸奖”的崇高信念。在经济发展、道德重塑和农村改革发展的
关键时期,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向郭孝义同志学习,切实加强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锤炼党性,砥砺情操,抵住各种诱
惑,节制各种欲望,去私心,存公心,在公与私的抉择上,把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思想、行动及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做到情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
利,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力学习和弘扬郭
孝义精神,就是要求全省的党员干部要以郭孝义为镜子时常对照自己,
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仁政之德,干干
净净为官,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干事,把精力和心血投入到建设
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推进我省“三农”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