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为了让95%的受灾农户住进新居 |
2009-04-30 |
|
——略阳县加快恢复重建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越冬工作纪实
县长唐勇(左二)深入重建一线督促受灾农户建房。
束 柯摄
县委书记胡平安(右一)与入住新房的受灾农户亲切攀谈,共话
发展。
王 伟摄
天津市津南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天津援略工作组组长李树义为
马蹄湾乡入住新居农户送去精心准备的餐具包。
王 伟摄
初冬时节,浓浓的寒意笼罩着地处秦岭腹地的略阳山区,然而在
星罗棋布的集中重建点和星星点点的重建现场,到处是一片火热的景
象。隆隆的施工机械打破了山野的宁静,头戴橘红色安全帽的施工队
伍在紧张的忙碌,正在拔节的红墙垛以及蔓延的红屋顶正在改变着山
野黄色的寂寞,即将来临的乔迁之喜在受灾农户的脸上荡漾,满山的
红叶也不甘示弱,在环绕各个村舍的山峰尽情燃烧,为这片震后伤痕
累累的热土增添着浓浓的暖意。
随着灾后第一个冬天的来临,全县以农村受灾群众建房为主要内
容的恢复重建工作如火如荼,至年底前,全县95%的农村受灾群众将
全部住进新居,安全越冬、温暖过年。
越冬安置——群众冷暖就是命令
作为建国以来略阳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举世震惊的“
5·12”汶川大地震及其随后的余震,让全县城乡20万群众经受了一场
房倒屋塌的灭顶之灾。
如今,时间已过去整整六个月200多天。对于曾经生活临时帐篷
的数万名受灾群众来说,这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时光;但对全县各级
2000多名党政干部来说,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10万余名群众在寒冬
来临前入住新居,却是一段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巨大考验,检验的
是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危机管理能力,考验的是党的先进性和科学
发展的执政理念。
保证受灾群众的吃和住,让受灾群众寒冬来临前入住新房,是县
委、县政府灾后恢复重建确立的首要目标,也是该县灾后恢复重建面
临的第一次“大考”。根据受灾情况的不同,临时帐篷、中长期过渡
板房和永久性住房3个层次的安居建设同时推进,每个点都责任到人,
时间限定。在引导群众努力自筹资金的基础上,整合中省补助、对口
单位援助、社会捐助、银行贷款等资金,统筹安排下拨重建资金2700
余万元,按照“先占后批、指标后下、严控规模”的要求,迅速落实
农村44个5户以上集中安置点的建设。同时,督促建材企业满负荷生
产,想尽一切办法支持现有的水泥厂、砖瓦厂等建材企业扩大生产,
确保恢复重建所需钢材、水泥、石棉瓦、标砖的供应;督促各乡镇及
城建等部门组织整合调配施工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土专家”
和农村现有劳动力及施工机械等建设力量,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
下,快拆快建,目标只有一个,早日让受灾群众住进新房。
在此基础上,县上把灾后重建工作作为对各级干部的一次检验,
作为甄别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
内容,进一步靠实县、乡、村各级领导责任,由32名县级领导每人帮
建一个重点村,县直单位帮扶一个重灾村,一帮到底。
合力攻坚——党性在磨砺中生辉
在地图上,地处秦岭南麓的略阳与汶川的直线距离不足300公里,
连续的余震使这座与汶川地址结构极其相似的小城多次遭受重创,成
为全省受灾最重的县之一。全县农村房屋受损82225间,10.65万群众
受灾;县城1173幢163.5万平方米房屋当中95%受损,138所学校中有
132所不同程度受损,造成经济损失30.11亿元。
为了受灾群众第一时间重返家园,从“5·12”到7月20日,全县
干部放弃双休,实行“5+1、白加黑”工作制,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工
作人员每周轮休一天;县人大、政协、武装部的领导不分彼此,全力
投入一线。六个月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按照省委、市委“三
率先、四帮扶”的要求,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默默地承担起
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11月4日,
县委政府再次组织全县21个乡镇党委书记面对津陕联合工作组和200
多名干部,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了承诺书,保证受灾农户每户至少有
一间房屋入住,确保不让一户受灾群众在帐篷里过冬。同时21个“一
把手”郑重承诺:兑现不了承诺就“挨板子”,完成不了任务就“摘
帽子”。
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从行政效能建设入手,倒排时间进度,
明确提出“不但要问责、问廉,更要问效”的要求,制定出台了《略
阳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问廉问效暂行办法》责成纪检委、组
织部跟进制定了有关问责、问廉、问效及绩效考评等一系列严厉的政
治纪律、工作纪律和考评办法,并认真兑现落实。赴略对口援建的天
津工作组更以“先做略阳人、再做略阳事,依靠略阳人、做好略阳事,
为了略阳人、多做略阳事”为座右铭,在李树义组长的率领下迅速推
进工作,全力投入恢复重建,并在框架协议之外,主动利用个人资源
为额外争取了大量资金、物资和智力支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
卫华同志作为省、市驻略工作组组长,“5·12”当晚即赶赴略阳,
自始至终与略阳的干部一道工作,精心指导,及时破解许多难题,两
次劳累晕倒仍然坚守岗位,深受全县干部敬佩。市委、市政府的主要
领导经常过问,定期深入乡镇重建一线具体研究解决问题,为全县灾
后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指明了方向。
科学谋划——重建发展并驾齐驱
10月28日,总投资2385万元、全长26.5公里中五公路改建工程正
式开工建设;11月14日,由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天津市光彩事业促
进会向略阳县人民政府捐赠791.99万元在白水江镇修建“嘉陵江天津
光彩大桥”破土动工;11月21日,总投资11.6亿元大唐略阳发电公司
二期技改扩建项目正式建设。伴随着对口援建、城市建设、农村重建
等一批重建和重点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略阳在全力恢复重建的同时,
牢牢扭住发展主线,在大灾之年悄然谋划着一场“凤凰涅槃”般的经
济振兴之路。
面对县域经济承受的重大打击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县
委、县政府深知,要战胜灾难只有依赖于发展,要增强抗灾能力从根本
上也依赖于发展!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年初确定的目标和工作思路,
才能彻底实现恢复重建目标,保持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围绕这一目
标,县上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持续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扶贫
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产业布局、建设“工业强县”和完
善城市功能建设,高起点规划,对灾后重建的规划、项目、产业进行
了通盘考虑和部署。在天津对口援建略阳“2111”工程的基础上,立
足实际,津陕双方充分考虑略阳今后持续长远发展,因地制宜对部分原
有计划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着眼于增强“造血”能力、实现借力
发展,编制了《天津市对口援建略阳县灾后恢复重建产业项目规划》,
确定了总投资1.64亿元的乌鸡综合开发、中药材有效成分生产线建设
、粉煤灰蒸压砖生产线建设和页岩砖生产线扩建等4个项目,促进灾后
产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县上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灾后重建,持续
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截至10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7.
76亿元、同比增长24.9%,完成销售产值25.5亿元、同比增长28.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4亿元、占年计划的94.5%,特别是年初
确定的28个重点建设项目总体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8.28亿元、占
年计划的138%。
(王 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