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从一片庄稼地,扩展成一座城市;从一张图纸,诞生数百家 |
2009-04-30 |
|
从一片庄稼地,扩展成一座城市;从一张图纸,诞生数百家企业;
从区区几千万元的经济总量,发展到40多亿元……在陕西东部这个传
统的农业地区,渭南高新区以她的诞生和壮大,折射和讴歌了改革开
放30年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渭南高新区:与改革开放一起骄傲
渭南高新区与西安市临潼区合作建设“渭临经济协作区”
投资11.2亿元的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渭南高新区工业园项目签约
渭南高新区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是国家级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东接渭南市区,西临西
安临潼,南依秦岭,北傍渭河。辖区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
31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目前,入区企业已达26
0多户,投资总额超过150亿元。“四纵四横一环”的城市框架已经形
成,区内供水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天然气管线已通至道路沿线,
配套基础设施已基本达到“七通一平”,正在逐步成为全国各地投资
客商创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一组值得骄傲的数字
渭南高新区在设区之初尚无产业项目,全区经济仍以农业为主体,
经济总量不足1亿元,此后随着渭河煤化工集团等一批企业的建成投产
,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特别是2003年开始实施“二次创业”以来,全
区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到2007年年底,全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42
.5亿元,工业总产值34.44亿元,生产总值22.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6.36亿元,财政收入3437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均较2002年翻了两番多。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区预计完成技工
贸总收入55亿元,工业总产值46.5亿元,生产总值30亿元,区级财政
收入5000万元,财税总收入将达到3亿元。
一群值得自豪的项目
渭南高新区在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之后,业已迈入快速发展时
期。近五年来,全区累计入区项目近100个,总投资达80亿元;全区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亿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建成项目80多
个。其中渭化“双甲”、金钼科技、北人印机、合容电气、陕西线艺
、科赛电子、八鱼油脂、大农饲料、陕西利君制药、容厦药业、今安
药业、雄风制药等一批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海泰电子、标正农化、
佳成塑业、埃德鲁机电、达士奇家纺等项目已部分建成试产。渭化醋
酸醋酐联产项目、三鑫棉纺织迁建项目、二甲醚、天阳制衣、正奇印
刷、银鹭合金、钼酸铵技改项目进展顺利。
随着国内一大批知名企业的入区建设,加速了高新区的产业聚集。
以渭河煤化工集团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北人印机为代表的机械
制造产业,以利君制药为代表的现代制药产业,以八鱼油脂为代表的
农产加工产业,以科赛电子为代表的高科电子产业,以渭南技术学院
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产业等六大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其中精细化工、机
械制造、现代制药已成为三大支柱产业。
今年以来,更是亮点纷呈,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纷纷落户渭南高
新区。其中投资11.2亿元的中联重科入驻,将把渭南高新区建成全国
最大的挖掘机生产基地;与西安市联手创建的“渭临经济协作区”,
则开辟了渭南高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
间的新时期。
一套浸透汗水和智慧的做法
发展是硬道理。渭南高新区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加快发展才有
出路。从“二次创业”开始,认真分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确立了工
业强区战略,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狠抓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团结一致,创造性开展各项
工作,掀起了项目建设新高潮。
一是夯实项目建设责任。坚持“谁引进、谁主管、谁落实”的原
则,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方式,将
入区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至各部门,实行主管领导、责任单位和责
任人三级负责制,随时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入区
项目顺利建设,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奖惩的重要依
据。
加大项目建设环境维护力度,成立项目建设环境治理领导小组,
巡查和协调项目建设工作;实行公安机关先期介入机制,向省市重点
建设项目工地派驻治安员,确保工地治安环境;严厉打击干扰、破坏
项目建设的人和事,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展。实行项目建设联席会议
制度,每两周召开专题会议,主管领导出面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
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管委会主要领导不定期深入项目建设一线,
听取项目单位汇报,现场办公解决有关问题。
二是扩大招商引资成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招商理念,
严控“三高一低”类项目入区,重点在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
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上大力突破,实现了由招商向“选商”的新转
变。根据国家产业、环保、土地等方面政策,借鉴外地经验,从渭南
高新区实际出发,重新修订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对优惠政策进行
了补充完善,使之更切合实际、便于操作。进一步完善招商网络体系,
在省市相关部门和社团聘任了招商顾问,围绕重点产业在不同区域,
设立了驻上海、深圳等两个招商办事处,从“工贸技”型产业定位出
发,将招商的重点放在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上,集中
力量抓好在“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安地区的上门招商工作。同
时立足分区规划,园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求沿海加工制造
业向内地转移的合作商机。依托渭河煤化工、金钼科技、陕西线艺、
利君制药、科赛电子、技术学院、北人印机等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
条,壮大产业规模,吸引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现代制药、农产加工
等相关产业项目入区发展。
三是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始终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构建经济发展
平台的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渭南高新区多方融资4亿元,强势推
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硬环境。动工兴建了崇业路中段、新
盛路南段、新区东路、东兴街、西兴街、朝阳大街改造及西延、东风
大街改造及西延、石泉路、丰庆路、广通北路等道路工程,构筑了“
四纵四横一环”的高新区城市道路框架,提升了发展空间。按照“新
区搞开发,成区抓整合”的思路,对建成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整合;
按照“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灯型”的模式,铺设了人行道,栽植了景
观树,高标准实施亮化、绿化和美化工程,提高了城市品位,营造了
良好的创业和人居环境。加快园区功能配套,完成了双回路电网改造、
33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和企业电力专线建设,建成了高新区
二水厂,开工建设西区污水处理工程及西区集中供热工程。在治理区
域投资软环境方面,率先开通了“企业110”服务热线,受理投资者
和企业的咨询、投诉,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全面落实“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服务承诺,严格规范进
入企业检查的审批程序。出台了《渭南高新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
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以财政发放养老补助金的形式实施
生活保障,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取得了区内农民对项目建
设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是关注民生和社会事业。渭南高新区在抓好投资环境建设和招
商引资工作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与群众切身利益相
关的民生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全区确定了教育发展、
就业和再就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益性文化体育等10大民生工
程。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人居环境,认真落实低保政策,全面实施农村
新型合作医疗,着力保障和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解决被征地农民的
后顾之忧,并通过产业转移引导、技术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等多种手
段,不断增强农民的就业增收和创业致富的能力,从而实现全区社会
的和谐稳定发展。
渭南高新区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居安思危,对自身发展存在
的不足有着清醒地认识。在新的一年里,他们计划从招商引资、奋争
项目、打造服务环境新形象、加大城市开发力度、积极拓展三产空间
、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等10个方面,倾注力量,在积极应对当前全球性
金融危机的不利局势下,继续保持稳定高速的发展态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