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为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
2009-04-30 |
|
——记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宝鸡市公务员局
2008年,在全国109个重点城市环境质量定量考核中,宝鸡市一项
指标名列第一,总体成绩位居全省首位和西部前列;市区空气质量二
级以上良好天数达313天;全市共削减公务员需氧量8200吨,削减二氧化
硫5300吨,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年度污染减排任务;渭河流域污染
综合整治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结着全省人民
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宝鸡市环境保护局干部职工的心血。
自2005年宝鸡市在全省首家、西北首批创建国家公务员模范城市成
功后,宝鸡市环保局就立足新起点,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关
停了一批重污染企业,完成了26户排污单位的治污设施改造和12户企
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拆除燃煤小锅炉150多台。还结合大城市建设,
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大气自动监测站1座,新增污水处
理能力3万吨、中水利用1万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生活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积极实施精细化管理,研究制
定了一批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和办法,使环境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环境
面貌明显改善。连续三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稳定保持在
82%以上,成为北方地区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宝鸡市环保局坚持把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的头等大事,先后关停了45户规模以下造纸企业,淘汰不符合环保要
求的落后水泥生产能力50多万吨,使造纸、水泥行业结构性污染得到
了基本解决。在渭河流域污染治理中,先后投资2.5亿元,完成30多
户污染源深度治理,并利用沼气发电,使小韦河水质明显改善。同时
坚持工业治污与生活治污并重,通过政府建网、企业建厂、市场化运
营,使全市所有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基本全部建成投用。另
外,建成健全减排工作机制,开展排污口整治,在渭河沿岸实行排污
许可证制度,先后在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备18台套,实
现了对国控、省控重点企业的全覆盖。特别在环保执法中,对群众反
映强烈的市焦化厂和红光铁厂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勇于碰硬,强拳出
击,果断对这两户产值超过20亿元的污染企业进行了关停,并妥善安
置职工1500多名,使困扰福临堡地区十多年的污染难题得到了彻底解
决。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完成全市水源保护区现状调
查和区划调整,取缔一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17个,投资500多万
元对清姜河取水口进行了工程上移,并坚持定期监测分析,防范污染,
确保了城乡水源水质安全。为统筹城乡环境保护,遏制农村环境污染,
宝鸡市环保局广泛开展生态示范县、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三级
创建活动。2008年4月太白县建成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接着千阳、
凤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预验收,麟游、凤翔完成了创建规划
编制,其余县区创建活动全面启动。另外,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并举,新建了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7.4%。
在学校、企业、社区等广泛开展绿色文明示范创建活动,先后建成国
家和省、市级绿色示范单位227家。在农村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支
持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全市共建成10多处示范工程,取得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优异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业绩,不仅为全市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撑起一片蓝天,也使宝鸡市环保局先后荣获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和
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先进单位和全省环保系
统“创佳评差”最佳市局三连冠等多项殊荣。
(本报记者 云献科 通讯员 韩启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