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中央在沪企业在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将“学实活动”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服务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为上海实现“四个确保”做贡献。
截至7月中旬,市经信委协管的58家中央在沪单位中,已有55家完成了整改落实方案的制订工作。各单位梳理出了269类、共1506项整改落实项目,已完成269项、年内完成886项、中长期整改499项。诸多企业在整改过程中,大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应对危机,车间树起对标牌
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的车间里,各类大型装置旁“对标先进,争站排头”的指示牌挂在醒目位置,标牌上清晰地列出了装置效率、能耗等各项指标,红色的对标数字很是显眼。
“去年,受金融危机和油价双重影响,上海石化出现了成立30多年来的首次亏损。怎么办?”上海石化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学实活动中,企业员工深刻意识到,只有不断升级才能突出重围。
要升级,就要有目标。上海石化组织开展“学习先进,强化管理年”活动,以“对标”为主要抓手。许多部门纷纷把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制成图表挂在墙上。烯烃事业部所属的3套烯烃装置分别把兰州石化、茂名石化和齐鲁石化的相关装置作为学习的对象和赶超目标。他们根据装置不同的工艺系统,分别制订出“岗位指标分解表”、“岗位对标明细表”和“岗位对标考核表”,把目标传递到每一个岗位,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员工,以小指标确保大指标。通过“对标”活动,烯烃事业部主要经济指标大有改善,今年1月—5月,2号烯烃的双烯收率累计值达46.27%,较去年平均水平提高了1%;3套装置的加工损失率、综合能耗同比均有所下降。
有了抬起头就能看到的差距,就有了埋下头苦干的动力。今年前6个月,在上海石化监控的97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有82项指标好于去年全年水平,环比进步率达到84.54%。
服务世博,周末也在工地上
在上海漕泾,一个椭圆形的烟囱引人瞩目,它是保世博重点工程———漕泾发电厂的烟囱,背后的建设者,则是国家电网公司下属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
烟囱,历来都是圆形的,上海电建却别出心裁在漕泾发电厂竖起了一座椭圆形的烟囱。不仅造型独特,能成为标志性建筑,而且环保节能,减少污染。
说起来容易,造起来难,椭圆形烟囱施工技术难度非常大。一则,必须设计出安全、便捷的模具爬升系统,确保施工安全;再则,由于烟囱是从底部的圆形向椭圆形切面逐渐收缩的,使得构成烟囱的1680块模板各有不同曲面,必须精确控制模板的几何尺寸,而椭圆形周边的点到中心的距离各不相同,又增加了对点的难度和烟囱变形的风险。面对这些难题,上海电建以确保重大工程顺利实现为预定目标,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活动,大量工程人员奋斗在工程一线,通过开展“劳模先进课堂”、“安全知识智力竞赛”等办法,确保工程顺利、安全。
员工奋战在工地,旁边的空地停车场一排排的私家车,一停就是数天。原来,工程所在地距离市区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一开始,看到漕泾路途不算远,不少员工为了能常回家看看,开着私家车来工地。然而,工程要求高、工期紧,他们把车开来后却扎根工地,毕竟,来回花3个小时在路上是一种奢侈,哪怕是周末,许多人都没时间回去。
目前,漕泾工程1号机组从2007年12月18日开工以来,所有的进度都优质、安全、准点完成,朝着10月并网发电的目标迈进。
关注民生,每一个环节把好关不仅关注大项目,服务民生也少不了在沪中央企业的身影。开展学实活动以来,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始终把学实活动与保障民生紧密结合,对食盐流通中的每一个环节把好关。
今年以来,盐品产大于销矛盾日益激烈,工业盐价格一路走跌,在高额价差利益驱使下,个别不法商贩打着经营工业盐幌子,偷偷使用工业盐冒充食盐进行低价销售,为广大市民的用盐安全埋下隐患。
责任重于泰山。作为维护上海食盐市场稳定有序的重要力量,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市盐务管理局及时落实学实活动的要求,不断丰富更新打击私盐手段方法。市盐务局出动小分队,实施源头干预,利用信息网络发挥协查作用,多管齐下、打破常规,追根寻源、重拳出击,集中力量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市场稽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全市食堂餐饮安全用盐专项整治、世博建设工地周边安全用盐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积极与执法部门联合作战,打破常规实行弹性工作制,盐政管理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据统计,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上半年共查处各类违法盐产品228.81吨,查处各类涉盐案件1190起,累计收缴罚没款342545元,捣毁地下加工窝点18个、批发窝点46个,被公安机关刑拘犯罪嫌疑人14人,其中6名涉案人员已被检察院批准逮捕。通过这一系列行动,有力打击了生产贩卖私盐的不法分子,保证了上海盐业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