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市民这样形容那些缺乏自律,野蛮装载、行驶的渣土车:车身灰头土脸、车牌照模糊不清、车辆超载时,车厢盖冒尖像个“金字塔”;沿途驶来时,晴天撒“胡椒”遮天蔽日,雨天泥浆满地,泥泞不堪。上海最难看的车就是渣土车。
而在卢湾区,同样是渣土车,只要属于该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管辖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设顶灯、不冒“尖”、投诉电话一目了然。此举不仅在全市同行首屈一指,而且令百姓称道,就连渣土车驾驶员也连声叫好。
一个晚上要爆三只车胎
卢湾区虽地域狭小,但目前在建工地共计19个,其中出土工地11个,属市重大建设工程的7个,是全市施工工地密集度最高的区域。据统计,2008年出土量已上升至220万立方,日均渣土外运6000立方以上,高峰时一天要外运渣土近9000立方,约700多车。而今年全区的出土量仍将与2008年基本持平。
由于渣土市场一向竞争激烈,经常是装满渣土的车在离开工地前就已拿到了建设方的运输费,至于它驶向何处,卸在何地都无从查询。还有的一些习惯了“偷乱倒”的非正规车队以不断压价来换取生意,既不采用IC卡计费,也不安装GPS系统,甚至自立门户,私底下与建设单位联系运输。
由于严重超载,有的渣土车一个晚上要爆三只车胎,按每只3000元计算,合计达9000元。为了弥补损失,运输方进而采取更加野蛮的装载运输方式。
自去年以来,卢湾区探索一系列渣土车管理新模式,包括卸点付费、渣土专营、政府监管等新措施,并起到明显成效,超载现象不见踪影,工地周边环境明显改观,渣土车轮胎平均一周才磨损一只。
专营渣土车必须装顶灯
卢湾区首先推出“渣土专营”措施,渣土运输单位必须具备相关部门认可的专门资质,并通过区政府的招标,中标后才可在区内工地进行渣土运输。区内的工地在开工时也需办理相应的申报手续,确认与之合作的是专营渣土运输单位。
同时,具备专营资质的土方车必须设置标有“上海路统”字样的顶灯。并统一印有监督电话号码:63025500。
过去,多拉快跑以致“偷乱倒”是因为牵连着自身利益,拉得多,挣得也多。渣土车严重超载,把车厢盖头“顶”得像个“金字塔”形状。再加一路狂驶,一路颠簸,哪能不“跑、冒、滴、漏”?安全系数也大大降低。而今,车身“招牌”一目了然,谁敢冒犯?轻者被罚,重者被开除。
自从今年三月份采取这一新举措以来,渣土车作业达上万车次,而百姓投诉记录却是空白的。
“重点工程”违章照样处罚
不知从何时起,在建筑渣土运输行业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托词”。当违章超载土方车被执法人员查处时,无论是驾驶员还是某个施工方的负责人都会振振有词道:“我们是市里某个重点工程,施工进度紧,任务重”云云,那口气似乎有点谁敢阻拦,必将“吃不了兜着走”的架势。
卢湾区渣土管理所所长秦明放介绍说,这在过去经常遇到,有时只能酌情处理,但现在却行不通了。你不是要赶进度吗?你车辆不够,我们帮你调度车辆。若晚间运输完不成,我们会与公安交警部门协商,专门在白天的规定时间里为其指定运输路线,并由城管沿途巡查。既然是“重点工程”,应该协助配合,但发现有违章行为照样给予处罚。
指定倾倒地点并刷IC卡
“卢湾区内所有渣土车均安装了GPS定位系统。”秦明放告诉记者,以前的渣土管理采用原始的人工巡视方式,对违章车辆进行围追堵截。然而,一些渣方车主往往会用各种手段避开执法人员的视线,跟他们玩起“躲猫猫”。“安装了GPS定位系统,管理人员足不出户,便可跟踪渣土车的动向,并可随时回放。”
同时,卢湾区率先启用“卸点付费”的方式,并为每辆土方车配备一张电子标签———IC卡。渣土车只有在指定的卸点倾倒渣土并刷卡确认,才能获得运输费。
秦明放透露,一个“处置费单列,账户第三方监管”方案正在酝酿之中。根据这一方案,建设单位的渣土处置资金需打入第三方———监管方的账户,渣土运输完成之后,只有经过监管部门检验核准,交易才能达成。这样,无论建设方还是运输方,都不能绕开监管部门而擅自操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