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人大 、政协两会期间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旗帜鲜明地叫响了“劳动光荣”的时代最强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月一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我们叫它“五一节”或“劳动节”。也许是这个伟大节日的缘故吧,自1889年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定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的一百一十多年里,“劳动光荣”的口号曾一度在全世界叫响。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十分流行并推崇为时代最强音的是“劳动光荣”,它曾鼓舞和激励了千千万万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勇于工作,无私奉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近些年来也许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劳动光荣”的口号叫的不再那么响亮了,劳动似乎已被人们所淡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青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劳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不愿干体力活,对干体力活的人不够尊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学校的误导。“智育第一”、“分数至上”的错误认识,诱导了学生追求高分、轻视和厌恶体力劳动,有些孩子甚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二是家庭溺爱。现代家庭由于孩子数量有限,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当成金贵,使一些孩子基本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些社会劳动和家庭劳动基本上成了象征性、形式化的举动。三是有些媒体对“星”、“腕”、“款”的宣传有些过分,挣大钱、当老板、会享受一度成为人们羡慕的社会焦点,导致了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体力劳动得不到实惠,不能致富。而那些二道贩子、造假售假、贩毒运禁等违纪违法者却发了大财,一名歌星演唱一首歌,演出费不算,仅出场费一项,开口就是几十万元,这对一名普通劳动者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出力的不挣钱,挣钱的不出力”,社会分工和酬劳的不平等,是导致人们轻视体力劳动的根本所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第一需要,劳动创造一切,劳动者创造一切。试问,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开扎扎实实的劳动能行吗?离开千千万万战斗在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劳动者能行吗?勿容置疑,当然不行。因此,在新世纪开元之际,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和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再度叫响“劳动光荣”的口号,进一步弘扬“劳动光荣”的美好行为。同时要从娃娃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抓教育,抓落实,让劳动者真正在政治上有地位,在物质上有财富,在精神上有荣誉感。只有全社会共同重视,形成一种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才能使我们这个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升,精神文明日益进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把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作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我们在新时期重新叫响 “劳动光荣”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奋斗目标 。因此,全体公民,尤其是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辨是非,分清荣辱,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小康社会建设 的第一线,辛勤劳动,多做贡献,践行“劳动光荣”,叫响“劳动光荣”,让“劳动光荣”贯穿到全社会的每一个层面,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劳动事项之中,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自己的劳动岗位上体验到“劳动光荣”的荣誉感和无比乐趣。让“劳动光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让我们把时代最耀眼的光环和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伟大的劳动者。 (记者郑志侠 通讯员赵连友)[Page]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