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山东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山东考古专家称:没有记忆的城市是可悲的
2009-06-22

新华网山东频道6月7日电(记者王海鹰)古街巷被拆除了,古建筑被推平了……一些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消灭着一个又一个历史符号。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崔大庸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文物在建设施工中被破坏,令人痛心,当前亟待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悠久文明史的见证物得到有效保护。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崔大庸说,现在文物保护的形势非常严峻,大规模基建对地下文物构成了很大破坏。我们目前对地下文物不是发现一处,保护一处,而是发现一处,发掘一处,考古队多是跟在施工队后面进行被动的抢救性发掘,成了"救火队"。这使得文物保护左支右绌,穷于应付,无法从容进行。 tujian.org

崔大庸提出,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亟待提高,有些开发商甚至包括地方领导"怕麻烦,怕耽误工期",对施工挖出来的文物不通知当地考古部门,造成地下遗存的极大破坏。他举例说,山东某市的开发区在施工中挖出了五六座宋元时期的壁画墓,考古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去查看时,已被挖坏,非常可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崔大庸说,地上文物也存在这个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一些古街巷、古建筑被推平,城市的历史符号越来越少,"很多城市都是一幅面孔,没有历史,没有记忆,没有特色,这是很可悲的"。 tujian.org

崔大庸说:"对文物来讲,留在地下是最好的保护。如果要进行大规模建设,那么在项目规划审批前,应通知文物部门,对地下文物分布作勘探调查。其它施工中如发现地下文物,也应及时知会考古部门,进行抢救发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 国家帆船队女子队员在山东日照开始下水训
    · [快讯]济南军区已投送4万官兵紧急驰援地
    · 山东莱芜:预存保证金保障农民工权益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山东已汇集捐款1.5亿元
    · 山东鼓励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 [救援纪实]山东警犬搜救队3天只睡了3小时
    · 山东麦收跨区作业开始 技术服务车免费通
    · 自发报名参加救援 山大六名学生赴汶川救
    · 济南军区救援队救治106人 104岁老人获救
    · 山东医疗救援队奔向重灾区 连夜转战至绵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