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青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33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9-07-09

  青海新闻网讯   72岁的王菁珩是国营221厂最后一任厂长,他在221厂整整工作了33年。2009年5月28日,王菁珩作客本报,讲述了有关221厂一幕幕鲜为人知的往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60年10月的一天,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教学大楼南端的一间教室里,发动机系党支部书记正在宣布王菁珩等4名同学被分配到核工业系统工作,并通知他们到北京第九研究所报到。那年,王菁珩只有23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挺进金银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第九研究所是一栋红色的砖楼,九所干部科一位姓王的科长热情地接待了王菁珩。王科长说,目前新分来的大学生都要到“前方”去参加基础设施的建设。王菁珩急切地问道,“前方”在哪里,王科长只告诉他到西宁市胜利路105号报到,具体单位是青海省第五建筑公司。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61年1月,王菁珩奔赴青海。当时从北京还没有直达西宁的火车,他只得转道兰州,换乘当晚的混合列车连夜赶到西宁。车上乘客非常多,弄得车厢门都没法关。王菁珩说:“你想呀,1月的西北高原,又是在飞速行驶的列车上,多冷呀,我身上的小棉袄不一会儿就被寒风吹透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0个小时的颠簸后,列车总算到了西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胜利路105号是221厂的筹建处。报完到后,王菁珩在这里吃到了第一顿晚餐——青稞面馒头。馒头十分牙碜,第一次吃青稞面的王菁珩却感到十分新鲜,可是没过多久,他的肚子一阵阵地发胀,这时他才意识到,青稞面真的不能多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菁珩在火车上还认识了一名自称是到青海综合机械厂报到的大学生,到了胜利路后王菁珩才发现,原来他也是到同一个单位报到的。

tujian.org

  当时的221基地正在建设中,车辆很紧张,一个星期后,王菁珩才带着筹建处发的“四大件”(狗皮帽子、羊毛毡、帆布棉鞋、棉大衣)搭乘一辆拉年货的卡车来到了221厂厂区。 tujian.org

  “我记得那辆卡车上装满了罐头、粉丝等物资,我就坐在一堆咸菜坛子中间,颠簸了好几个小时才到了厂区。”王菁珩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艰苦的岁月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62年,221厂正值建设高峰期。在王菁珩的记忆里,221厂那时就是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王菁珩被分配到了四工区。四工区主要是承担八、九、十分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在四厂区,王菁珩又被分配到了油漆工队,和他一起来的另3名同学则被分配到了瓦工工队和钢筋工队。 tujian.org

  当天晚上,王菁珩被领到了他的住处——一排刚修好的窑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窑洞三面是干打垒的土墙,上面是红柳条和油毛毡做的顶棚,屋里连取暖的炉子都没有,每天早晨洗脸的毛巾都被冻得硬邦邦的。”回忆当年的情形,王菁珩这样说。

tujian.org

  221厂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那时,干部每个月的粮食定量是24斤,每个月还要省出1斤支援灾区。建筑工区和油漆工的定量高些,每个月也只有30斤,可因为肚子里没油水,王菁珩总是觉得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食堂的主食是青稞面和谷子面。除了每月的二钱清油外,副食几乎是没有的。因为营养不良,221厂90%以上的人得了浮肿病,王菁珩的指甲全部陷了下去,腿部也出现了浮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建厂的砖头和沙子都是从西安运的,成本太高了,221厂的建设者们就在海晏县到今天的西海镇之间的马路边上修了一座砖厂。初到221厂的日子里,王菁珩每天都要到轻轨建设基地打炮眼。天寒地冻的,整整干一天,他们几个也只能打两个炮眼,到了晚上累得连走路的劲都没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可这些并没有消磨掉建设者们的意志。劳动之余,王菁珩参加了工区广播站的撰稿和播音的工作。星期六的晚上,他就为大家朗诵《红岩》和《林海雪原》的精彩片段,王菁珩还把职工里的好人好事写成稿件播出去。为了激励大家的斗志,王菁珩和伙伴们还组织了演出队,为大家表演节目,山东快板、魔术、双簧什么都有,深受大家好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二年夏天的一天,我到草原上玩,突然发现一个老羊圈里居然有蘑菇,我急忙脱下裤子,扎起裤腿,好家伙,装了满满一裤腿,回来后就放在脸盆里,用酱油膏煮了吃。你们这代人一定不知道酱油膏是什么东西,在那个年代里,那可是唯一不凭票供应的商品。”王菁珩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碗大米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61年年底,王菁珩结婚了,他的家就安在221厂厂区内的一个窑洞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菁珩说,那间窑洞本身只有十几平方米的空间,中间还要用油毛毡隔开住两家,前半间再隔出一条过道,小得几乎没有转身的地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王菁珩住在里间,外面一间住的是一位姓宋的留学归来的专家。有一次,王菁珩早晨起来时,突然一头栽在了床上,王菁珩感到大事不好,他赶忙冲着外间大声喊道:“老宋,我煤气中毒了。”闻讯赶来的老宋两口子急忙冲进来,打开了王菁珩家的窗户。随后,老宋又用自己从北京带来的大米,为王菁珩熬了一碗大米粥。王菁珩说,那时他已经很久没吃到大米粥了,那碗大米粥令他终生难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研制原子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63年年初,第二工业机械部九局(核武器局)和北京九所(除理论部外)全部迁到221,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正式在金银滩上展开。没过多久,王菁珩也被调到了一分厂102车间工作,并且开始接触核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221厂了解核材料的人并不多,王菁珩也是个外行,有的人还说,核材料有辐射,接触了一辈子不会生孩子,王菁珩听后很害怕。当主管技术的宋光洲副厂长给王菁珩解释说,核原来的辐射和核爆炸的辐射是两回事,他才不紧张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02车间承担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的内球组合件的试制和装配,车间用的大部分都是进口设备,为了弄清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王菁珩没少费劲。那时大伙的学习热情真高呀,晚上10点钟之前办公楼上几乎都没熄过灯。草原上狼很多,加完班后,王菁珩和同伴们就一人手里拿根棍子,走半个小时的夜路才能回到住处。

tujian.org

  核部件组装是一件很危险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64年6月13日下午5时许,王菁珩所在车间装卸大厅的工人在倒桶的过程中,铀切屑因为摩擦发生燃烧,熊熊大火有两米多高,刹那间把车间大门封死了。王菁珩就和工人们一起,敲碎了车间玻璃,爬出去,绕到了火灾现场,用沙子和滑石粉将大火扑灭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场大火烧毁了车间里60公斤的铀切屑,许多工人都心疼地掉下了眼泪。王淦昌、郭永怀、朱光亚、陈能宽等科学家都到车间指导过工作。在专家们的建议下,为了减少摩擦克服静电,后来王菁珩和工人们只好在车间里铺上了棉毯,才装备出了合格的内组件产品。

tujian.org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这是许多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他们的精神太需要我们继承和学习了。”王菁珩这样说。 tujian.org

  化剑为犁:并非轻松的选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菁珩是在1984年担任221厂厂长的,让他没想到的是,3年后,历史又让他面对了一次更加艰难的选择。 tujian.org

  1987年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文,批准221厂撤销。王菁珩蒙了,说实话,他和厂子里的大部分职工一样都不相信眼前的事实。“我们有些工人从建厂初期就在金银滩上工作,一呆就是几十年,说走就走,能舍得吗?”说起当时的情景,王菁珩至今仍是热泪盈眶。

tujian.org

  也就是在那一年,221厂又接到了一项新任务。“那时虽然撤厂的文件没下,可大家知道这是早晚的事了。承办了这项工程后,工人们的情绪高呀,当时不少人还以为只要能完成这项工程,或许厂子还能保下来。1964年草原会战的精神又回来了。为了不影响新任务顺利进行,中央下达的撤厂命令我都不敢传达……”王菁珩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7月24日,撤厂通知开始向职工传达,可就在这时,这项新工程的技术鉴定会就要召开了。王菁珩在厂里召开了动员大会,号召大家一定要顺利完成这项工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克服新任务的技术难关,221厂一分厂系统室决定,抽调几名技术骨干,赴太原展开调试工作。1987年11月,满载着221全部希望的列车向太原驶去。试验现场缺乏起重设备,221厂的二十多名小伙子,硬是将一辆越野车,平稳地从火车上抬了下来。为了保证调试安全,从当年的大年初二开始的十多天间,参加调试的人员几乎没休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这是221最后一次执行任务了,再怎么苦也不能给221抹黑呀。有位老工人不理解中央的决定,把我堵在办公楼的门口,问为什么好好的厂子就不要了,说的时候,眼泪直往下流,不容易呀。”王菁珩说。(作者: 李皓) tujian.org


彩片办公楼成功玻璃大门
     相关链接
    ·青海民族大学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
    ·青海开展“集中打击偷采盗采煤炭资源”专项
    ·德令哈全力部署绿化国土 今春植树14.2万株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互助五项措施力推扶
    ·省教育厅要求学校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
    ·力促就业 西宁市工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达10
    ·青藏兵站部“三站”部队官兵看上数字电视
    ·青海省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出具体要求
    ·农民对“家电下乡”的喜、忧、盼
    ·喜看农民工自费上技能提高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